Discover和心理咨询师一起看综艺
和心理咨询师一起看综艺
Claim Ownership

和心理咨询师一起看综艺

Author: 她她with吾爱

Subscribed: 0Played: 0
Share

Description


· (公众号:吾爱 BE IN)团队由几位心理辅导和咨询行业的从业者组成。


主播艾依、小王子、她她tata,三位均是全职的心理咨询师,是专业的助人者,也是爱好广泛的性情中人。


我们会不定期聚在一起讨论有趣的综艺节目,优秀的电影、电视、纪录片,以心理咨询师的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和分享,欢迎加入我们,听听心理咨询师们怎么说。


6 Episodes
Reverse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由心理问题就医途径聊起,谈到了很多儿童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躯体化症状及其心理成因,也聊到了不同学科和专家对于儿童期抽动症的研究和观点。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第三季第5集是我们本期播客讨论的主要内容,片子前半部分集中呈现了2个青少年的案例。青春期的孩子们在情绪情感方面往往会表现出敏感、冲动,时而自我中心,时而又脆弱无助的状态,让成人琢磨不定,又爱又恨。片子里的2位少年因各自不同的原因服用了过量的药物或化学物质,在医院的急诊科,我们看到了他们主动求助和求生的渴望,但我们也能真切的看到他们仍深陷痛苦的漩涡,那些来自成人世界的控制、焦虑、不理解甚至是攻击和伤害,也在深深的刺痛他们还未成熟的心智。在纪录片中医生们对“非轻生性自伤”进行了科普:是指个体出现不被社会认可,无明显自杀意图,在意识层面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且不会造成致命危险的一系列的反复、故意、直接、多样的行为表现。过量服药和服用非食用的化学试剂都是一种非轻生性自伤的行为,在片子里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被救治的过程,而在播客中,吾爱的伙伴们则尝试站在这两位少年的视角,思考和理解他们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内心痛苦。究竟是家庭的因素?学业的压力?还是生长发育的困扰?让那么多风华正茂的少年们,选择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才能获得平静和喘息。希望我们本期的讨论能够带给听众不同的视角,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不仅仅是需要解决和搞定的“错误”,孩子们想要通过这些问题行为向我们诉说什么,他们的主观世界到底在经历怎样与众不同的风暴,或许也是我们真正该思考的!音频导航:00:04:24:儿童心理问题就医的路径,中医科和心理科的联合问诊00:08:50:药物过量和儿童心理健康问题00:13:16:反复服用化学试剂的男孩:奇怪行为引发的疑问与担忧00:22:10: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00:26:34:孩子的生命力与父母的忽视:探讨精神上的死亡与痛苦00:31:02:孩子的需求与家长的反应:父母能否真正看到孩子00:35:25:过量服药、躯体化症状,孩子们到底怎么了?00:39:54:服药与割伤:孩子表达痛苦的不同方式及其心理内涵00:48:45:精神疾病给孩子带来的痛苦与挑战:家长和医生的视角共读伙伴:艾依   小王子   她她tata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父母养育功能对儿童心理的深远影响。其中重点讨论了言语暴力对儿童产生的潜在危害,以及在一个人人格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第三季第7集的题目是:“矛与盾——对抗路上的抉择”,片子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案例家庭。由这样一个复杂且充满了矛盾冲突的家庭延伸开,我们聊到了一些父母如何忽略了言语攻击和伤害对孩子的影响,以及父母自身的成长经历中所遭遇的创伤和限制可能会在养育的过程中如何破坏亲子关系,从而导致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我们还讨论了国内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现状和局限,家庭作为儿童最重要的支持性环境之一,该如何真正保护孩子。正如纪录片所呈现的那样,不论对于医生、心理咨询师还是老师,家长们理解与支持专业人士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有积极寻求帮助的意愿,并且信任专业的助人者,才能够更好的在孩子面临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扰时,帮助他们及时获得应有的呵护和关爱。音频导航:00:02:05:在医疗主题纪录片中呈现出的心理元素00:04:39:焦虑而痛苦的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00:09:15:在暴力环境中呼救的孩子00:13:54:孩子的努力与家长的期望:沟通的障碍与理解的冲突00:18:33:父母贴标签的行为和医生中立的态度00:23:12:不同的生育方式可能对儿童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00:27:54:妈妈的恨与孩子的抑郁00:32:30: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把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看待,而不仅仅是疾病00:37:12:医疗资源与儿童健康,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方面00:51:07:孩子的人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可控的是父母的心态,而不是孩子共读伙伴:艾依   小王子   她她tata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探讨了缺席的父亲与焦虑的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通过对近期一档综艺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的分析,吾爱伙伴们深入讨论了单亲家庭中父母角色的功能性补位。尽管传统观念认为缺失父母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但众多现实案例却展示了许多单亲家庭同样能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以及扩展家庭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我们也讨论了父亲缺位的常见原因以及母亲在育儿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情感支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最后部分我们还聊到了女性角色转变和社会结构变化的问题。欢迎听友们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和我们一起自由联想!音频导航:02:04:戚薇和李承铉的家庭故事:爱与温暖的单亲家庭成长经历04:55:家庭动物代表的父性和母性功能09:49:缺失的父亲:孩子认知与情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14:47:父亲的功能将影响孩子的成长与情绪调节能力19:43:爸爸的拒绝与妈妈的质疑:育儿角色的割裂认知24:35:家庭关系中的自我提升: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转变和成长29:31:父亲的作用:帮助孩子从母婴融合到独立的过渡阶段34:29:父亲角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从现实到心理结构的探讨39:28:亲密关系中的复杂性:父母、子女和异性关系的遐想空间44:24:男性角色的缺失:父亲、兄弟、朋友,中国家庭的情感饥渴49:20:性别角色认知:从生产形态到家庭价值观的思考54:15:个体选择与社会角色:探索性别角色的多样性与挑战本期漫谈参与伙伴:艾依  小王子  她她tata
本期播客节目中,吾爱的伙伴们一起探讨了电影《好东西》。每个人看完电影后的感受各不相同,有人觉得温馨,有人却感到不适,尤其是电影中对于女性角色的描写和女性之间的关系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们回顾了电影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冲突,分析了角色关系所蕴含的模式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启发和反思。如果你也对这部电影有不一样的感受,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你的观点。音频导航:02:04:电影中女性吸烟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自主性与压力的关联?04:27:影视创作中的抽烟现象:个人习惯还是角色需求?08:52:共谋还是共情?铁梅和小叶之间的特殊关系揭示人性的复杂性。13:32:女性之间的关系:友谊、保护与挑战18:01:小孩儿的表达方式:触动心灵的平静与真实22:35:电影中对于单亲妈妈的自由选择与情感困境的呈现27:06:家庭结构的多样化31:37:单亲母亲的困境:自身角色定位与社会期待的冲突36:06:妈妈:超越表面现象的真正意义40:38:母亲自身的限制与孩子自主性发展的需要之间总存在矛盾45:07:音乐与写作:儿童情感表达的两种方式49:41:幻想的告别与新的开始共读伙伴:艾依  小王子  她她tata
      在本期节目中,吾爱团队的伙伴们一起讨论了B站热播的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2》,我们主要聊到了第三集和第四集中几个经典的小故事。从一位小女孩和她父母在医院的对话切入,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儿童躯体化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亲子关系问题和困难,尝试站在儿童的视角去理解他们内心的冲突和复杂的情感感受。       片中医生们敏锐的洞察力、精确的诊疗,以及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都引发了我们非常多的讨论和思考。通过纪录片中呈现出来的生动、真实的故事,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成人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儿童不是简单化、幼稚化的小孩,他们拥有敏感的内心和不断发展的独立自主的需要,成人需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潜能和力量。       如果你也对这些话题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互动。音频导航:00:02:03:孩子心中的“白色巨塔”:上海儿童医院的故事04:18:医学中心的温暖之家,心理学的宣传推广08:42:耐心倾听与沟通:处理家庭冲突的秘诀13:01:医生的观察和建议:关系比成绩更重要21:48:妈妈、爸爸和女儿之间的复杂关系:谁来解决他们的争吵?26:10:家庭暴力的隐蔽性:狗哨效应的理解30:33:焦虑与呼吸急促:母亲的养育方式对儿童心理的影响34:51:探寻自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39:17:孩子的实际需求与妈妈的过渡担心43:37:父母的评判对孩子内心产生的影响48:00:孩子的心理痛苦与呼吸性减重毒症状:家长的警醒共读伙伴:艾依  小王子   她她tata
        本次共读吾爱小伙伴们一起聊了一部非常特别的动画电影《包宝宝》,该片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电影中展现了一段亲密又缠结的亲子关系,大家分享了观看这部深具象征意义的电影的体验和感受。电影中可爱柔软的“肉包子”形象,象征着孩子的成长及家庭的养育过程,也预示着家庭生命周期更迭中每个人物的心理变化。肉嘟嘟的小宝宝需要的是母亲的喂养和安全的呵护,当小包子茁壮长大,开始向往同伴交往和外面的世界时,母亲的内心面临着非常复杂的情感挑战:不舍、失望、愤怒、控制、限制、否认……电影中的妈妈在儿子带着女朋友回家收拾东西准备搬离时情感爆发,将“小包子”一口吞下,电影前半部分快节奏的进展和流畅的叙事在此处戛然而止。最终妈妈在悲伤中看清了儿子真实的样子,也看清了自己在母子关系中缠结的情感和不得不面对的丧失。在每个家庭中孩子的独立和离家会给家庭成员们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和影响,有的家庭能够允许孩子离开,接受孩子们长大成人,脱离父母的羽翼;有些家庭可能在分离方面会面临巨大的困难,经历非常复杂和挣扎的过程。这次观影讨论吾爱的伙伴们提出了各自与众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或许会有所共鸣,或许会增加一些视角和可能性,希望听到此次播客的朋友们留言跟我们分享你们的感受和故事,我们一起体验和思考永恒的融合与分离议题。音频导航:02:03:“包宝宝”形象的象征意义:孩子的成长之路04:08:包子-食物:孕育孩子的过程和食物之间的奇妙联系08:20:梦中的孩子,现实中的妈妈:儿子转身离开后,妈妈的醒悟与放手12:31:母子相依为命:爸爸的角色缺失与家庭关系的复杂性16:42:妈妈负责养育,爸爸负责赚钱养家?家庭分工的普遍现象20:51:幻想与孤独:母亲未被满足的需求25:03:被吞噬的包子:妈妈的情感需求与孩子的发展需要之间难以取舍的距离29:13:包子宝宝的到来,妈妈的情感转变:自恋、嫉妒与母爱的交织33:25:全职妈妈的困境:社会对于养育的支持与期望37:35:食物与家庭关系的隐喻41:45:电影中的家庭模式下长大的男孩:对独立的追求与自我的坚持45:55:英国王室丑闻与家庭代际传递:威廉王子与父亲的婚姻困境相似之处绘本《小东西》内页图共读伙伴:艾依:心理咨询师小王子:心理咨询师她她tata: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小满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