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芬分钟恍然大悟
芬分钟恍然大悟
Claim Ownership

芬分钟恍然大悟

Author: 前鳳凰衛視主持人竹幼婷芬

Subscribed: 1Played: 2
Share

Description

在轉身走下主持人舞台之後,在北歐芬蘭身為全職媽媽七年,我活得更漂亮,更恍然大悟。用心理學角度,經歷的北歐生活經驗,主持人的觀察力,全職媽媽的溫暖,分享生活中的恍然大悟,如何找到人生幸福點。


居住在芬蘭超過七年
前鳳凰衛視主持人/鏘鏘三人行嘉賓 / 圓桌派嘉賓
美國正向教養協會家長講師 / 鼓勵諮詢師
美國杜克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線上心理學課程認證
14 Episodes
Reverse
你不需要很厉害,才值得被爱:这本书教我放过自己📖 这本书,让我相信我就是一个值得被爱的存在《The Boy, the Mole, the Fox and the Horse》不是童书,而是一本写给正在长大的灵魂的心灵绘本。它提醒我:
我们总是太习惯问「我还不够好吗?」
却很少允许自己停下来问:「我是不是,其实已经很好了?」这一集,我从书中四个角色的对话,谈到人生中的自我怀疑、孤单、还有温柔的陪伴。📌 📌 给听这一集的你:* 如果你正在努力,也正在怀疑自己* 如果你在人生的某一段路上,感到孤单* 如果你想要好好爱自己、和自己和解🎧 点击收听,让这些话语陪你一段路。
钱是万恶深渊?这年代精确的说:流量是万恶深渊,始祖鸟和蔡姓艺术家拿着流量敢炸山?「我支持女权,但我不想活成另一种极端」「流量不是坏事,但我们不能只为了被看见而活」「如果做自己就一定要拒绝妥协,那人类怎么共存?」女性拿回话语权的时候,不是霸麦,精英女性社群上的女权氛围,也不该成为女性觉醒的唯一模范有同理心,懂得在底线之上产生双赢的才是智慧。
要有多少钱才会真切感受到幸福呢?日本作家佐藤一磨出了一本书叫做:钱买得到幸福吗?里面谈到:两位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得奖者2010年出了一份报告,竟然得出了一个年收入的数字。而到了2023年,在这份报告的基础上,竟然又有了翻转的结果,越有钱越幸福,是可以在科学上被证实的。但是!这也有可能是只出现在金字塔顶端的人们生活,而金字塔底端的幸福感又为什么不会随着赚得越多而越快乐呢?幸福是比较的吗?可以不比较吗?芬兰小孩PISA成绩已经远远落后中国等亚洲国家,但是芬兰小孩的幸福感却没有跌落过。这特质会是未来孩子更重要的竞争力吗?当一个商业伙伴直接喊错我的姓,我内耗认为我的商业价值竟然低到不值得被记住名字,我如何翻转想法?
第十集的時候,我和播客:身心之境TheEmbodiedSpace的主理人Linmin 聊到了斷親。一小時的節目,話多的我不知不覺不停延伸的結果到她可以剪出下集...。這集偏向更多的是正向教養。當鐵人兄弟發生爭吵的時候,爸媽如何排解?如何不偏心?如何讓孩子尊重?你知道當我們抱抱那個總是先哭的小孩,我們其實在鼓勵他用眼淚霸凌他人嗎?受害者也可能是霸凌者?芬蘭政府強調小孩子未來的競爭力是需要情緒管理。那該如何培養?一本簡單的格林童話,就是情緒教育之書,怎麼做?這集是延伸出來的,謝謝主持人依然認為有聆聽的價值,那也請大家給反饋支持。
因為播客的緣分,我和這一集的主持人Linmin相識,謝謝她放心地找我諮詢,並且從中聊到非常深入的「斷親」。有些人會說「斷親」太絕情,「怎麼可以不跟爸媽聯絡?」但他們不知道,你不是不想聯絡,是每一次聯絡,都像踩進一顆未爆彈——一句話,就能把我炸回童年。你試過理解、原諒、忍耐,但有些關係,靠近就會流血。不聯絡,我會愧疚;聯絡,你會崩潰。這不是選邊站,這是兩邊都痛。那怎麼幫長大的自己畫出邊界,讓父母重新學會懂得尊重,而我該怎麼訓練自己的心理肌肉,最後可以在和父母「保持距離」之後,我還有機會和他們在有生之年修復,這一集,我想給大家一些想法也謝謝Linmin的信任,她的播客:身心之境TheEmbodiedSpace,也可以一起追蹤起來。
螃蟹效应”指的是一种负面心态,比喻一群螃蟹被放在一个桶子里,即使有螃蟹想要爬出去,其他的螃蟹也会将其拉下来,最终没有一只能够逃脱。 这个理论用来形容在团体中,当某个人试图进步或成功时,其他人会出于嫉妒、竞争或恐惧等原因而阻止他,导致整个团体无法发展和进步。 努力是辛苦的,我的确停不下脚步,但是到了芬兰生活,我更学习到,恍然大悟到,我们讲究的是平衡。给自己一个喘息不该有罪恶感。非常努力已不该被批评没苦硬吃,因为我们谁都很忙碌,但是你是在忙着成为想望的自己吗?又如何成为想望的自己?
AI时代来临,需要具备的职场能力是什么?进入演艺圈,是「体制外」的选择,撑过家庭革命,成就甜蜜回忆进入新闻圈,宫斗剧发生,我的化妆箱不见了?进入凤凰台,是飞上枝头了?却重重惨跌,如何爬起?我的信念一直都是,我认真踏实,我会不负所托,最终更是好奇心带领我闯了一关又一关...希望这期播客可以和您得职场经验有所共鸣
古代社会不准女人出家门,现代社会不准女人待在家?你心里的大女主是什么样子呢?很多人认为当了全职妈妈,因为经济不独立,和大女主就是两个极端,这一集我要聊一聊,全职妈妈当然是大女主,而且真正的大女主绝对不是和男人硬干,一肩硬抗,而是的以柔克刚,懂得欣赏男人,懂得合作,大女主不在于你站在职场还是厨房,大女主是一个你有没有选择自己生活模样的能力。
看似分工,却没分心亚洲之行回来啦,感谢久候。我从回台湾之前,其实就一直闷闷不乐。在台湾甚至也控制不住地让自己有「崩溃」的时候。我不停抽丝剥茧自己到底压力何来?又为何如此难以自我化解?直到我看”Mental Load”我恍然大悟。原来心理负担不只是一份家务,更像是一份没薪水、没有下班、永远 KPI 不及格的专案管理工作。而如果想分担对方的心理负担,不只是「帮忙」,而是主动去想、去记、去扛那份看不见的重量...
哈佛女孩,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自称中国第一人在哈佛担任毕业生致词代表。他的演讲为什么东西方都不讨好?她的确是非常努力才能从哈佛毕业,但是当她描述自己小时生活「颠沛流离」的时候,为什么我觉得她和自己的演讲内容已经违背了?精英教育制度展现了公平吗?什么样的精英才是这个世界受人尊敬的?另外,分享北欧一篇新闻谈论让孩子参与「危险游戏」的重要性。什么是危险游戏?孩子竟然懂得控制风险?两则新闻放在一起,我就不禁想,这个世界真的太矛盾了,是个「太怕输」又「太怕跌倒」的社会!播客除了那座山,我还不知道怎么更新之外,其他平台应该都搜得到「芬分钟恍然大悟」。我要回台湾了,大家同个时区再见!
芬分钟恍然大悟到第四集了。我的播客视频可以看出我眼睛浮肿...因为在拟这一集大纲的时候,同时要看完五集的折腰直到大结局。害我差点歪,想来聊聊刘宇宁🙈。他绝对是正向心理学的一个例子,因为他把他的目标,未来希望订的明确,才能让他熬过那段苦日子。也是因为我拿到了北大还有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的正向心理学线上课程认证后,我不止爱上了终身学习,(因为我又sign up 了哈佛的课程),同时,我太想分享我在正向心理学课程当中的收获。这门课程就是和正向心理学的发起人,美国心理学家马丁.沙尼文博士学习,他指出过去的心理学焦点主要放在 人类心理的「问题」和精神病上,忽略了生命中 美好的层面,例如:快乐和意义。后来,他与其 他学者合作研究出一套以科学验证为基础的正向 心理学理论,提出每人都能培育及运用所拥有的 性格强项,活出更有意义及丰盛的人生。也就是我们如果不想过去,先把现在未来的积极面带入思考的逻辑,是不是真的可以解决抑郁,是不是也能带来幸福感。甚至老鼠实验证明,正向思考,让老鼠的癌症存活率多了25%!
有粉丝问我,你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芬兰宽松的教育好不好?让我想录制这集播客。孩子的兴趣,需要你的聆听:「爸妈!我想学...」 或是他平常最常聊什么内容的话题孩子的兴趣,需要你的观察:他喜欢自己一个人?还是喜欢团体活动?他玩什么类型玩具的时候,他最投入?芬兰音乐学校老师说:他为什么要会一样乐器?他的人生愿意投入在他喜欢的事情就好了。芬兰足球学校老师说:小孩再喜欢踢球,我也不建议他天天在球场上,家长的责任,是让他休息。芬兰提琴老师在小铁人演出出大错的时候,传简讯给我:小铁人临危不乱,真的太值得鼓励了,今天的情况是每个音乐家都会碰到的,真是太好的经验了芬兰各式俱乐部在小孩还是初学的时候,就让他们开始鼓励他们参与所谓的『比赛』,『乐团演出』,目的是要竞争吗?是要看他们强不强吗? 不是这一切的过程都让我深深思考,到底我想给孩子学会兴趣的目的是什么呢?我的恍然大悟,请听我的分享。
常有人来到芬兰,就崩溃,原来芬兰也有霸凌!!!原来芬兰也有种族歧视!!!他们不是强调平等吗?被骗了啦!!我一直都觉得,世界上就是没有完美的事情,更何况感受是非常相对的也很主观的。而我往往更在意的是,人们有自觉吗?这社会有讨论吗?有想办法帮忙吗?今天做不好,但是只要支持以上这些态度,有一天,这里就会变得更好。而我几乎每几天就在芬兰报纸上看到媒体在讨论着歧视,讨论芬兰的国际化踩到芬兰人的福利痛点吗?讨论怎么样可以支持被霸凌的孩子。我认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霸凌的可能,重要的还是发生后的处理方式。那我还看到有人说:芬兰老师就是冷处理啊!根本不告诉我霸凌我家小孩的小孩名字(根据欧洲的隐私条例),对方家长不闻不问,老师总是说观察,他们只想大事化小吧!甚至,我听说,在亚洲,家长常常用各种「力量」驱使那个所谓的「霸凌者」转学!眼不见为净了,难道,我的孩子就会安全且学习到珍贵的道理吗?而那些已经变得残暴的小孩,他们是不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是因为被贴标签,被放弃,所以变得残暴呢?那些开始出现霸凌行为的小孩,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我们给予了宽容,观察,适度的原谅,而让他们长大成为好人呢?阿德勒心理学里面,任何行为偏差的小孩,往往最需要的是爱。但是我们从身旁开始,只给出厌恶,拿走爱,觉得他们不配。某种程度,我们大人是不是也在霸凌他们?我有孩子,我太知道那种感觉自己孩子受委屈了,想要和对方家长「一较高下」(笑)的那种心情。但是,我儿子四岁开始的一段故事,长达三年的观察,我恍然大悟...。
千呼万唤,终于鼓起勇气在小宇宙发布了自己第一集的播客,主要是在芬蘭也住了七年,这当中我学习了许多心理学的课程,加上两个小孩每天给我新的领悟,其实常常有千言万语想和好朋友做分享,当然我也想认识新的朋友有新的学习,那就让我们在这个播客当中互相分享吧。有点害羞,因为非常的个人,我没有想要当老师,也没有想要当公知,但是非常真诚的想做分享。这一集就和大家谈谈,为什么我搬到芬蘭?归零的勇气让我在芬蘭看到了不一样的价值观。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