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苔藓之火
苔藓之火
Claim Ownership

苔藓之火

Author: 0xRaymond

Subscribed: 2Played: 2
Share

Description

争取赚个大钱,要不然也要活得精彩。有启发,不焦虑,没爹味。


主理人:Raymond - 爬过藤校,纽约敲过钟,投过独角兽,创业受过伤,目前的人生目标是网球3.0。

如需联络,可以在评论区中留下你的联络方式和来意。
12 Episodes
Reverse
中国的播客市场好不好?华语播客能像美国播客一样赚大钱吗?小宇宙能变大吗?Hi, 我是主播Raymond,对生活保持好奇,努力赚个大钱,要不也要活得精彩。视频播客 B站链接 / 小红书链接 / YouTube链接免责申明:本节目的所有内容都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任何建议。串台:娱乐商业评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本节目致力于关注「娱乐」与「商业」的交叉点: 娱乐:影视剧、游戏、动漫、音乐、乐园、IP…… 关心与内容和娱乐行业有关的一切,相信故事的力量,相信创造触及人心的快乐与感动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商业:主播小瑜毕业于哈佛商学院,尝试过与娱乐商业相关的种种工作:内娱、好莱坞、游戏、投资…希望通过播客沉淀自己对娱乐行业的所思所想、并且结交更多业内朋友03:40 我们做播客的初心05:06 数据对比:美国月活过亿 和 中国小几百万07:29 Joe Rogan如何影响美国大选09:19 通勤场景与娱乐选择差异:为何美国播客更主流?11:16 内容类型差异:美国偏商业科技,中国多女性成长与杂谈13:41 为何华语播客“女性向”内容成为主流?16:29 小宇宙的用户画像与信任经济18:57 中美播客变现模式对比:从口播广告到成立基金21:22 付费内容为何在华语市场难以为继?28:07 以小宇宙为代表的华语播客未来何去何从:做小而美,还是追求增长?32:01 如何深挖单用户价值?34:34 主播如何通过播客为主业引流?信任变现的边界41:38 音频是建立信任的“中间媒介”47:15 视频播客是新的风口吗?B站、小红书的布局与挑战52:05 长视频平台(爱优腾)为何难做播客?55:20 对小宇宙的期待:优化算法,扶持中腰部主播【关键词】播客商业化 华语播客 中美播客市场 小宇宙 变现模式 付费内容 口播广告 知识星球 社群变现 女性用户占比
买房子是正常人一生中最重大的决策之一,多花点时间不过分,至少要比买Labubu的时间多。 ***Hi, 我是主播Raymond,对生活保持好奇,努力赚个大钱,要不也要活得精彩。视频播客 B站链接 / 小红书链接 / YouTube链接 - 猫草老师首次出镜!欢迎一键三连!🎤本期嘉宾:Raymond | 爬过藤校、纽约敲过钟、投过独角兽、创过业,“苔藓之火”主理人。江东猫草 | 前券商可选消费首席,公众号「远行者与碎冰匠」主理人⏯️本期简介:机缘巧合听了一期播客,认识了Raymond,线下见面,他花了20分钟给我讲了沙特的房和香港的房,于是我俩决定串一期台:居者有其屋,为什么我们东亚人爱买房啊?一个极度理性的房地产投资者,始终把房当成财务投资,不考虑自住、户籍、学区,只考虑租金回报和房价上涨期权,全球视野,要不要买房?加不加杠杆?去哪里买房?多少持有成本是可接受的?境外的房有什么风险,什么时候卖掉?卖掉要考虑什么?大陆见底没有?怎么还有人大年三十买房?香港的首套房为什么是好的固收产品?沙特:下一个梦中情房?乌克兰能不能抄底?日本、泰国、欧洲……看200套再决定怎么买,永远在看房的路上。🎯时间轴:1:26 居者有其屋,“房子”对中国人到底意味着什么?3:04 租售比视角下的全球房地产:再往后看十年,国内的房是不是好的投资资产?8:31 戒掉“恋恋不舍”与“归属感”,把房当工具:超级理性人用看涨期权和租售比来思考“该不该持有一套房”14:10 东亚人爱买房还讲信用,又有征信,又不许破产,按揭贷款的质量杠杠的17:56 香港房地产复盘:和大陆的差异是什么?27:04 持有成本:房主必须考虑的东西。大陆以外,全球主要大城市的净租售比是相似的38:22 终极人居理想:郊区别墅?no,市区大平层公寓!41:44 看200套房源是买房的基本条件51:44  海外置业基本条件:ABCDEFG……东南亚买房的诱惑与心理障碍1:01:55 欧洲久无人居的房子会被无家可归的人占领吗?1:05:52 沙特:梦中情房1:12:25 乌克兰VS.莫斯科:战火中抄底?
应用题是两个人同时出发,一个人快,一个人慢,请问什么时候相聚。不好意思,人生一路向前,不会相聚。***Hi, 我是主播Raymond,对生活保持好奇,努力赚个大钱,要不也要活得精彩。视频播客 B站链接 / 小红书链接 / YouTube链接免责申明:本节目的所有内容都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任何建议。嘉宾:Vincent - 低调的大佬什么联系方式都没有留下—timeline—00:31 中国资产3000万美金以上超级富豪规模香港1.2万人,北上广深加起来差不多3万人01:20 家族办公室角色:财务管理、保值增值、子女教育、慈善等01:36 Vincent背景介绍:投行交易员转型家族办公室与信托业务02:52 香港家族办公室行业现状与移民趋势04:53 3000万美元为家族办公室入门级资产规模05:26 资产过亿才可能成立单一家族办公室06:25 中国企业家偏好主动投资,与美国财富保存心态对比07:44 第一代创业者存在路径依赖,倾向参与投资决策08:52 LP与GP的双向选择与沟通机制10:37 家族办公室追逐“天王级项目”的动机是什么?14:58 家族办公室如何解决家庭成员间的利益冲突?16:08 美元与人民币家族办公室并存的配置策略17:30 中国VC行业回报变化:2005–2015黄金期 2015–2025低迷期18:40 VC投资回报周期长,决策滞后明显20:33 家族办公室资产配置框架:公开市场、PE/VC、私募信贷、房地产等21:14 亚洲家族办公室更激进,偏好高风险高回报22:01 为何家办美债配置比例低?27:00 如何看待对冲基金策略?28:13 家族办公室外包投资净调的重要性31:43 公开股票配置中ETF占比高,部分投向明星基金经理32:03 家族办公室慎用杠杆,除非短期高确信机会33:51 香港房地产下行导致部分富豪爆仓40:02 私募资产视为永久资本,流动性控制是关键45:51 美股能不能加仓要看哪些信号?50:27 AI若未能提升生产力,资本开支放缓将压制估值51:46 AI资本开支是观察行业信心的核心指标【关键词】家族办公室 超级富豪 资产配置 VC/PE 美债 对冲基金 杠杆 房地产爆仓 双向选择 利益协同 多家族办公室 永久资本 回报预期 尽职调查 道德风险 美股估值 AI叙事 资本开支 降息周期 劳动力市场 夏普比率 ETF 社交投资 路径依赖 流动性管
没有什么不能做的,一切都可以慢慢学,包括影响美国政治。***Hi, 我是主播Raymond,对生活保持好奇,努力赚个大钱,要不也要活得精彩。视频播客 B站链接 / 小红书链接 / YouTube链接免责申明:本节目的所有内容都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任何建议。Timeline02:07嘉宾作为国内高阶人才因业务需求外派至海外,尤其是直播等新兴业务04:12三类TikTok员工:中国外派、北美华人、美国本地人07:49中美互联网公司年龄歧视对比:美国能容纳35岁以上员工08:53海外更看重经验与可迁移能力,而非具体业务匹配度12:13OKR在中美文化中的执行差异:中国更强调执行,美国更强调对齐与讨论14:25欧洲公司奖励Macbook、iphone等生产工具会被告?16:02中国海外员工需要中美双重缴税21:23运营岗位在中美互联网公司的差异:美国不叫“运营”,但职能存在24:10猜想前迪士尼高管Kevin Mayer空降TikTok后30:13 TikTok对标YouTube,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视频消费平台31:55美国创作者生态:相当于三四年前的抖音,UGC为主,MCN不成熟,变现能力弱35:29美国用户是否在意TikTok是中国公司?38:30美国年轻人支持Trump的原因:医疗、教育、住房成本高昂,对民主党不满43:11科技公司政治倾向变化47:33DEI项目在公司的实施与争议48:57员工面对地缘政治风险的心态:从焦虑到麻木,个人选择更自由55:18如何参与全球化:选择有优势的行业、提升英语、经营LinkedIn关键词TikTok出海、全球化工作、OKR体系、跨时区沟通、欧洲合规、创作者生态、MCN、美国政治、年轻人态度、科技公司政治倾向、DEI项目、LinkedIn经营
反正Amanda之前的预测都是对的,你没有听完也是你的问题。***Hi, 我是主播Raymond,对生活保持好奇,努力赚个大钱,要不也要活得精彩。视频播客 B站链接 / 小红书链接 / YouTube链接嘉宾:Amanda - ChainUp CIO - X账号串台:加密三次方,欢迎关注订阅!免责申明:本节目的所有内容都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任何建议。Timeline04:05比特币四年周期:减半机制、历史牛熊周期(2017、2021牛市,2018、2022熊市)05:12当前是否处于牛市末期?比特币已从2万涨至十几万,是否会有深度回调?06:41分析减半周期边际效应递减:新增比特币对市场影响越来越小,矿工抛压对价格影响减弱,市场更多由存量博弈主导08:35德国政府抛售5万比特币与早期巨鲸抛售对市场的影响差异09:27 本轮周期有哪些核心驱动力?10:33 机构参与者包括:MicroStrategy、养老金、校董基金、主权基金等,特朗普政策推动加密货币成为国家战略议题11:37市场可能进入“慢牛”状态12:04 暴论:机构尚未真正大规模进场13:04 比特币无传统基本面,价值依赖共识与供需14:30长线基金已开始配置16:43比特币的基本面是“共识强度”,而非现金流18:1150%比特币持有者持仓超2年,短期交易者影响边际价格, ETF流出是价格波动的结果而非原因20:21 短期价格受宏观事件影响:关税、地缘冲突、降息预期等,中长期趋势不受短期波动影响21:40“四年周期MVRV图”是否可信?25:00市场已定价降息等利好,若未实现或延迟,可能存在下行风险26:21未来6个月有哪些驱动因素?27:06 美联储降息预期30:55 比特币是风险资产还是避险资产?37:27DAT公司风险:融资成本上升、币价表现不佳可能导致杠杆破解。40:40潜在雷点:ETF被盗、交易所风险、SEC诉讼、黑客事件等42:41价格预测:2025年底比特币有望达18万美元, 2026年可能涨至25万美元,长期看100万美元以上46:23回调幅度预测:历史回调70%90%,本轮可能回调50%60%,终极价格应用黄金定价:1比特币 ≈ 10公斤黄金 ≈ 60万美元以上,若美元持续超发,价格将继续上涨51:44美债危机是长期慢性病,若无替代方案,比特币与黄金将持续受益53:58美债期限利差达历史极值,可能成为市场风险点【关键词 】比特币价格预测、四年周期、减半机制、MVRV、机构采纳、ETF、避险资产、风险资产、美联储降息、美元贬值、DAT公司、MicroStrategy、杠杆买币、主权基金、美债危机、黄金定价、挖矿成本、回调支撑、慢牛走势、共识价值、波动率、长期持有、短期交易、宏观事件、黑天鹅风险
世界不确定,有些决定不要随便做,尤其是需要为另外一个人负责。***Hi, 我是主播Raymond,对生活保持好奇,努力赚个大钱,要不也要活得精彩。视频播客 B站链接 / 小红书链接 / YouTube链接免责申明:本节目的所有内容都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任何建议。—timeline—02:40 香港成增量城市的逻辑:内地内卷下的资源外溢04:32 港衙门是杀猪盘?07:20 港漂留存难点:收入购买力差异、业务创造门槛高10:13 香港学位竞争加剧,本土生与新移民的资源冲突12:22 在香港创造业务体非常难08:21 卖保险是很多人香港续签的第一步14:22 香港的金融自由度、教育高底线、资本主义制度体验15:08 香港近几年卡在「美国物价 + 中国经济」16:21 高才优才子女冲击下的香港本科 “水涨船高”18:57 农耕民族的匮乏恐惧与科举思维传承21:20 家长为什么赴港?22:31 在香港有钱就有便利24:15 香港社会的阶层固化,低收入群体的低期待,上升通道狭窄25:14 港人赴深圳消费释放被压抑的生活需求28:00 50-100 万大陆背景港漂,延续内地商业内卷逻辑30:31 香港人的软抵抗与内地人的主体性碰撞37:22 香港的未来趋势:与内地融合加速,制度差异逐步缩小43:22 香港帮我们留住了什么?繁体字、粤剧与 “不间断的中国”50:00 香港养娃会“窄”吗?54:23 港漂续签率:30 万人中仅 10% 通过首次续签,永居难度更高【关键词】香港户口 港漂 高才优才 永居 续签 教育内卷 DSE 中港文化冲突 香港物价 中产移民 软抵抗 粤语 香港支柱产业(保险 / 教育 / 户口) 香港经济 港校含金量 全球化跳板 身份焦虑 教育选择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有可能不需要的是生产地点。***Hi, 我是主播Raymond,对生活保持好奇,努力赚个大钱,要不也要活得精彩。视频播客 B站链接 / 小红书链接 / YouTube链接免责申明:本节目的所有内容都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任何建议。—timeline—00:33 疫情推动飞书、Zoom等远程办公软件普及,催生产业链升级01:05 WeShop践行一年全员远程,探索AI时代组织形态06:14 开源社区远程协作模式如何适配创新型团队?07:52 疫情结束硅谷回调办公时, 小团队远程得到人才优势10:02 创新需自主性,但自主性与纪律天然冲突11:54 非传统技术人才有哪些可能性:摄影师微调模型创新15:28 AI时代公司规模缩小,个体+Agent或成主流19:45 远程让工作时间更长了?24:44 接受员工周期波动,聚焦关键成果而非过程监控29:56 适合远程办公的行业特征32:39 远程人才有哪些核心筛选标准?35:35 技术变化非常剧烈的阶段,会有很多低垂的果实可以去摘。43:33 《纽约时报》眼中的中国版"硅谷":为什么程序员扎堆杭州良渚?48:55 一人独角兽的实践样本:给飞书海外版做插件、优化开源模型推理速度54:09 若AI替代90%工作,人类如何重构存在价值?58:11 远程办公的阶段性意义01:00:42 一年之约:一年之后WeShop还剩几个员工?【关键词】远程办公 全球化团队 组织变革 AI 创业公司 一人公司 独角兽公司 夫妻店 良渚 开源社区 Hugging Face 数字游民 信任成本 影楼开发者 超级个体 周期波动 自驱力 创新输出 生产力演进
稳定币很多年了,一点也不新,新的就是热点。热点过了,大厂又忘记了,十年之后再追一次。***Hi, 我是主播Raymond,对生活保持好奇,努力赚个大钱,要不也要活得精彩。视频播客 B站链接 / 小红书链接 / YouTube链接嘉宾:Jessica 曹乐玏 - 前大厂区块链从业者乐玏的公众号免责申明:本节目的所有内容都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任何建议。—timeline—02:25 稳定币是什么?大家对稳定币有什么普遍的误解?03:25为什么大家突然之间对稳定币有兴趣?04:03 怎么看Circle上市的事情?07:15 在降息周期的情况之下,为什么大家还会这么热爱稳定币发行商?09:26 Genius 法案号称有2万亿的人来买美债(后来3.7万亿),谁来买?10:16 脑洞:沃尔玛、稳定币和美债的关系11:50 天才法案的实施本身其实是给稳定币的发行商上了一个金手铐15:23 如何看待Tether买恒大商票的传言?16:19 Tether如何面对Genius法案?如何合规?21:26 怎么做稳定币?23:18 怎么理解稳定币带给大公司的降本增效?25:08 京东做了哪些筹备?27:22  在电商内部场景,用户知道自己在用PYUSD吗?31:00 稳定币的支付场景理论上应该会长成什么样子?32:28 发币公司如何维护稳定币流动性?34:27 义乌小商家真的很多人用 USDT 吗?41:12 银行做稳新的稳定币有机会吗?46:47 为什么稳定币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48:00 整个稳定币行业赚哪三种钱?50:48 做稳定币是进攻还是防守?51:13 地区监管:为什么是做港币/人民币不是做美元?港币本身就是美元wrapper,那人民币无法流通,那做的意义是什么?54:38 为什么说Robinhood把稳定币做好了?57:21 当我们讨论稳定币的时候,我们到底是在讨论稳定币还是区块链?58:29 稳定币有什么风险?关键词Genius 法案/天才法案  京东 沃尔玛 法案 银行 结算 牌照 美元 利息 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 美国国债 支付工具 加密货币 传统金融 银行系统
这个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纽约时报也是,只不过白一点贵一点。***Hi, 我是主播Raymond,对生活保持好奇,努力赚个大钱,要不也要活得精彩。视频播客 B站链接 / 小红书链接 / YouTube链接嘉宾:Robert (联络方式:Linkedin,请注明机构/原因)贸易战文章链接Baiguan Newsletter Substack China Translated Newsletter Baiguan Podcast China Biz TalkBaiguan BigOne Lab免责申明:本节目的所有内容都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任何建议。—timeline—01:08 Robert的经历和Baiguan介绍06:00 外界对中国有哪些误解?08:30 中文媒体和英文媒体事实不一定有差异,但角度差异很大10:03 大家都说英文,但我们不在同一个语境里11:21 每一个媒体产品的视角与受众互相塑造形成的12:54 在《纽约时报》写社论,有一百多封修改邮件?15:48 一个通过 AI 在《纽约时报》写社论的中国人17:55 传播性最强的一个话题是“中国人爱吃苦”?22:55 和纽约时报编辑博弈?26:35 Paul Robin Krugman,炒掉纽时自己写newsletter的经济学家28:23 没有自由的媒体,只有自由的大脑29:45 贸易战这件事中国人天生就和美国左派站在一起31:56 百观Newsletter读者画像——有什么人在关注中国?36:05 记录一个苏州纺织重镇——在地化有切身经验的中国内容受欢迎39:22 如果只看上海,是无法理解中国的41:46 如果没有切身体感,偏见是改不过来的43:45 美国人对中国的敌意来自传教士文化陷阱54:00 24年国际投资人对中国是什么看法?55:18 今年两个变化扭转美国投资人对中国的印象:Deepseek和川普上台的一系列操作01:01:21 没有传教文化的国家外宣容易吃亏关键词百观科技  数据新闻  纽约时报 newsletter 社论 媒体 大众传媒 苏州纺织重镇 在地化 李子柒 传教士陷阱 特朗普 外宣 中美贸易战 DeepSeek 投资 中国市场 美债 CNBC 福克斯新闻
钱主要是靠认知差赚的,非洲是认知差最大的地方。***Hi, 我是主播Raymond,对生活保持好奇,努力赚个大钱,要不也要活得精彩。视频播客 B站链接 / 小红书链接 / YouTube链接嘉宾:Jerry (联络方式:imjyang,请注明机构/需求)免责申明:本节目的所有内容都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任何建议。—timeline—00:42 在非洲孵化器投早期科创公司是什么体验?03:20 要去世界上问题最多的地方看一看!05:52 加纳作为过去的英属殖民地,在语言和制度上整个英文体系更好09:44 非洲哪些国家适合投资?13:36 非洲的“卷”是什么卷?15:18 非洲的钱来自哪里?18:35 非洲在哪些行业或赛道有潜力?21:04 非洲的医疗、教育公司本身靠美国的补助养活吗?23:17 非洲的科技金融如何分类?27:55 非洲有投资禁区吗?30:12 如何解决在非洲投资的净调、担保、法律问题?31:59 基辛格博士的家族基金在非洲投资的条件:创始人要是基督徒34:51 非洲有电诈吗?37:42 非洲整体是非常从商的氛围38:59 非洲人口结构非常年轻,那么劳动力情况怎么样?40:24 在非洲如何做管理?41:10 办公室是中国人的教堂45:35 非洲人对中国大搞基建是什么感受?47:50 什么样的公司适合去非洲出海?49:45 相比东亚的节俭文化,非洲人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对市场有红利吗?51:01 在年轻人多的国家,借贷是最好的生意52:28 Jerry在非洲经历哪些有意思的投资案例?54:18 欧洲创始人喜欢在非洲投资同类型项目,中国人喜欢去到新兴市场什么都自己做55:54 今天的非洲有和早期中国互联网非常相似的情况57:28 非洲可以去哪些地方窥一斑而知全豹?关键词出海非洲 金融科技 加纳 投资 机会 人口 尼日利亚 孵化器 肯尼亚 金融科技 创业公司 商业模式 借贷公司 工作环境 中东市场 工作经验 创业市场 国家创业 加纳 语言优势 英语 法语 法语区 支付 农业科技 物流 ESG 禁调 法律纠纷 宗教文化 家族基金 基督徒 信用体系 掠夺性借贷 人口红利 城市化 互联网渗透率 基建 人均GDP 人口结构 年轻人口 南非 埃及 埃塞俄比亚 科特迪瓦 塞内加尔
过去几千年来,只有黄金留下来了,没有任何其他法币留下来。***Hi, 我是主播Raymond,对生活保持好奇,努力赚个大钱,要不也要活得精彩。视频播客 B站链接 / 小红书链接 / YouTube链接 免责申明:本节目的所有内容都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任何建议。--- 时间线---00:50 过去半年发生了什么事?07:37 为什么这突然变成了一个紧急问题?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危机”吗?12:04 美国政府和国会为解决美债危机采取了哪些措施?19:03 美国政府在赚钱上能做什么?23:25 退了两步,美国债务上限问题的最新进展是什么?24:06 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25:49 从历史经验上看,美国是如何化解类似美债危机的?26:09 其他国家债务危机,和当下美债危机有本质区别吗?27:37 这些都是新型国家的例子,美国可以自己印钱,那是不是就没有危机了?29:26 如果真的发生美债危机,谁会是第一批的受害者?31:08 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的情况有何变化?35:47 【1985——1995】、【2002——2008】,这两段大周期美元贬值的原因是什么?42:55 2008年危机之后,QE为什么美元还会走强?48:00 美国如果发生了债务危机,对于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48:12 美债违约风险对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影响是什么?48:30 美国如果爆发了债务危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49:51 美债危机是很快还是很慢的?关键词美债危机、财政赤字、债务利息、关税博弈、美元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螺旋上升、避险资本、工业转型、军工复合体、生产国红利、通胀、333计划、加息周期、国防预算、减税法案、国际储备货币、关税、央行、美元贬值周期
如果战争一定会到来,那我希望自己先做好准备。***Hi, 我是主播Raymond,对生活保持好奇,努力赚个大钱,要不也要活得精彩。视频播客 B站链接 / 小红书链接 / YouTube链接 免责申明:本节目的所有内容都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任何建议。***1914年,纽约交易所因一战爆发紧急闭市,道指单日暴跌7%;1941年,珍珠港遇袭后美股却逆势反弹。战争是灾难,亦是资本狂舞的舞台。本期聚焦一战二战时期的美股风云,用数据还原历史真相——在枪声与键盘声的交错中,资本如何改写国家命运?Part1 一战:从中立红利到参战阵痛02:13 1914年7月,华尔街的黑色星期五:欧洲火药桶引爆,美股五个月停摆,场外交易暴跌20%。05:00 中立国的暴利时代:美国军火出口激增,道指两年翻倍,伯利恒钢铁利润飙升300%。08:02 1917年参战代价:政府管控挤压企业利润,道指暴跌40%,科技股悄然崛起。11:41 战后霸权奠基:美国从债务国跃升全球最大债权国,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心脏。Part2 二战:恐慌、复苏与美元霸权15:30 1939年闪电战阴影:道指跌21%,军工股却成“救市先锋”。18:45 珍珠港事件后的逆向狂欢:市场押注军工产能,通用汽车利润翻3倍,铝业股暴涨240%。22:10 1942-1945超级牛市:道指涨幅128%,军工产值占GDP40%,失业率降至1.2%的全民就业神话。25:00 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美元与黄金挂钩,全球75%黄金储备奠定美国霸权基石。Part3 战争经济启示录28:20 生产国法则:军工、能源、原材料股的“战争红利周期”与战后转型陷阱。31:15 数据真相:一战GDP年均增长7%-10%,二战人均收入翻两倍,通胀背后的汇率霸权。34:50 历史押注指南:恐慌期的现金为王、中期的军工冲锋、末期的消费科技布局。37:30 终极拷问:若第三次世界大战来临,资本将如何重演历史剧本?关键词道琼斯指数、军工复合体、战争债券、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博弈、生产国红利、螺旋上升、美元霸权、避险资本、工业转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