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Talk三联

290 Episodes
Reverse
本期主播李伟,《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本期特别嘉宾项飙,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我希望你过得幸福”,这是一句美好的祝愿。回到自身,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怎么样才算是幸福?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不幸福,压力的来源是什么?是否有一种一以贯之的、能让每一个人都获得幸福的方法?回望我们的历史,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是否有关于幸福的秘密,古人是否和我们有过同样的挣扎,他们如何定义“一个幸福的人”?我们的历史能否指导自己的当下?三联与lululemon共同策划了本次对谈,邀请项飙与赵冬梅,从lululemon联合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幸福感报告》出发,讨论当下人们压力感知的可能原因,与中国历史与文化中的幸福感基因。项飙在著作《你好,陌生人》中提到了“陌生化”状态,一个人可以从系统层面“认可”自己,却无法“认得”自己和别人,他说,“认得,指的是一个主体对另外一个主体的理解,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情绪、考虑、挣扎和历史的看见。”在播客中,他以一个陶艺工人作为比喻,形容两种类型的工作——一个人在做陶器,并从劳动中逐渐找到意义和自我认同,并与世界紧密连接;而另一个人在表演做陶器,此人工作的全部意义,都从别人的眼光而来。后一种类型的工作逐渐增多,也让人更倾向于从外部标准来认可自己,却无法真正认得自己。赵冬梅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致力于宋代制度、政治文化和历史人物传记的研究、写作与传播,在北大和清华开设了一门受欢迎的课程“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在她的讲述中,我们可以向颜回学习如何找到内心的充盈,我们也可以向苏东坡学习如何“更好做自己”。从古人的生活出发,她提到“为人学”和“为己之学”的差异——君子的求真之旅,是从自己出发,向世界走去,如果道路行不通,君子仍然可以回到自身。在本期节目中,也许你能找到关于自我认知与幸福感的某种答案。你看待历史的眼光,投向自身,或许就是获得好状态的参考线。00:01:49 在他们的年轻时代,面临的压力是怎么样的?“如果有一天身边的人都发现我其实是个笨蛋,怎么办?”00:07:20 什么影响了我们对压力的感知?00:08:49 技术让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自己的时间、自己的事务和期待00:15:23 要持续不断地呈现出忙碌的状态,不展示的人会被抛下00:17:28 陶艺工人的比喻:一个劳动的人,与一个表演劳动动作的人,他们和世界的关系有何不同?00:21:29 两种“后悔”,影响我们如何判断当下00:26:07 倒推的个人历史观:能不能以个人的未来评价当下,也以今人的眼光评价古人00:32:13 接纳自己选择的意义,是古今幸福的重要基础00:34:42 工作的内向转化:在劳动中找到心中的意义,并与世界建立联系00:36:15 工作的双重异化:“他已经知道他的工作在异化他,但是他要把这个异化的工作在形式上做到极致”00:39:32 外向转化型的工作越来越多:意义只由他人赋予00:42:41 把别人对自我的“认得”,作为对自己“认可”的基础00:46:48 今天的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为人学”,而古之学者是“为己之学”00:48:20 真正的“君子”,是从“我”出发,走向世界,如果行不通,仍然可以回到自我——“己然而然,君子也”00:55:50 我们从古人那里可以学到什么?“人身难获,慎勿空过”01:03:26 获得好状态的方式:保持身体健康,维持生活节律01:05:12 观察生活:看单瓣的花,冬天的树,未名湖的白鹭01:09:14 把罐头化的知识,变成有质地的、生命经验的知识
本期主播李伟,《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本期特别嘉宾项飙,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曹柠,播客《咸柠七》主播、B站读书博主、专栏作者“人是社会存在。”这句话意味着,我们与周遭社群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与我们对自我的认知息息相关。但在当下,当一个人思考关系时,要面对更复杂的状况:关系的形态在改变,对距离的想象在改变,语言在改变,交流的空间在改变,而我们对自己的定义,也在时刻改变。在当下,我们如何面对种种新的关系,又如何建立更好的关系,怎么在联结中找到幸福?项飙在新作《你好,陌生人》中开启了一系列与陌生人的对话,提出了他对于当下社会“陌生化”的观察:人们对附近陌生、对关系陌生,对自我也陌生。“你好,陌生人”这个标题,可以说是他的一次行动号召:去看见附近的陌生人,也在这个过程中照见自己。曹柠从2020年开始,持续制作“咸柠七”播客访谈,与“不好好上班的人”对话。从一个稳定工作辞职以后,他希望在主流道路与算法之外,找到与这个世界联结的方式。同时,他也在积极地组织和参与线下社群,在具体的实践中思考如何与人联结。三联与lululemon共同策划了本次对谈,从lululemon与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彭凯平教授团队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幸福感报告》出发,讨论我们如何与自己所在的世界联结,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我、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项飙以“流”来比喻一个人的生活,对他来说,能够与其他的水流偶然地、或是有意识地交汇,是一件幸运的事,也是一个人尊严感的来源。对他人的关心、他人对自己真诚的批评,都可以是水流交汇与激荡的方式。在这些流动当中,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坚实地站在大地上,信任自我,也向别人敞开自己流动的生活。曹柠分享了关于线下组建社群的经验,以及与陌生人、与身边的人交流的困惑——如何摆脱倾诉的耻感,如何维护交往的边界,如何有意识地寻找和塑造交流的空间,以自己的生活为原点,如何让周围的生活再活泛一些。在本期节目中,也许你能找到关于自我存在和社会关系的某种答案,而在你的答案当中,藏着无限幸福的可能性。00:01:20 对陌生人的兴趣,起源于对自身经历的敏感——“我为什么在这一块感到高兴或者沮丧”?00:02:53 生活是一个流,与陌生人的对话是自我生活流的延展00:04:56 有时候系统用功能性分类把我们变成明确的陌生人——司机和乘客、保洁与雇主00:07:57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陌生人有很强的角色期待00:09:44 自我的存在感与尊严感,也许从两个生命流的随机交汇而起00:11:30 当代对事物的高效安排,把不可预测的生命流变成了点到点的精准跳跃00:15:04 孤独感是一个全球现象00:16:28 当我们在描述“幸福”的概念时,我们想到的是什么?00:21:28 一个人对深度沟通有“耻感”,是怎么回事?00:25:39 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是沟通的第一步00:29:32 以身体性构建社群,是否能避开“文艺青年的悲剧”?00:33:52 社群的三个层面:身体性共振、思想交流、对更广泛的社会形成回应00:38:22 建立有机的线下社群的规则:去中心化、去商业化、明确边界00:41:05 线上交往如何避免冲突,线下交往如何找到可持续空间?00:43:08 如何有意识地塑造人与人之间可交流的小角落,涉及对于城市空间的重新想象00:48:15 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定义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重新定义自己在其中的身份00:54:05 重拾语言当中的“得体”,涉及对当下现场和人的微妙观察00:57:03 深度交流是内心的渴求,也是一种伦理负担?01:00:50 一个人如何感受到自己的“主体性”?也许是从与他人交往的过程里01:02:47 坚实地站在大地上,信任自己,打开自己也打开他人01:05:41 你的幸福感来源是什么?——“以自己生活为原点的微小经验”01:06:23 在日常生活中,能实现知行合一,是幸福感的来源01:07:23 真诚而尖锐的批评,别人的生活流对我的生活流的激荡,是幸福感的来源
嘉宾 | 黄子懿,《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夏杰艺,《三联生活周刊》记者主播 | 高一丁,《Talk三联》编辑※ 本期封面报道:《最美雅鲁藏布大峡谷》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宣布开工,这是中国近年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媲美三峡大坝的“超级工程”。整个工程的核心,是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咽喉之处的“莲花秘境”墨脱。12年前的2013年,波墨公路贯通,结束了墨脱“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县”的历史。公路改变了这个秘境对外连接的方式,也悄然重塑了当地人对时间与空间的感知。而随着新的“超级工程”的到来,墨脱即将迎来了新的变化。本期节目,我们跟随两位记者的脚步,深入这座隐藏在雨林与雪山深处的城市,了解这里的过往,看看这里正在发生什么。【时间轴】03:35 墨脱初印象:难以抵达的秘境15:08 和其他藏区相比,墨脱有什么不一样?19:27 通公路之前,墨脱人过着怎样的生活?35:34 “超级工程”与现代化生活的到来,如何改变墨脱?43:37 生态多样的原始森林:寻找一棵巨树的故事62:12 去墨脱旅行,可以看什么?编辑/一丁剪辑/译丹————“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你好,陌生人HelloStranger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主播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驳静,《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李晓洁,《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艾江涛,《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本期封面报道:《杜甫地理》继“徐霞客地理”“李白地理”后,《三联生活周刊》的“地理中国”系列又上路了,这一次的主人公,是杜甫。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杜甫似乎总是一副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凄苦文人形象。这种印象当然与蒋兆和所绘的杜甫像不无关系。相较于卓然不群的“诗仙”李白,杜甫和他的诗作,确实给人以沉郁厚重之感。而随着《长安三万里》《长安的荔枝》等流行文化作品的出现,我们心中的杜甫形象也开始出现了转变,那个少年意气的杜甫,也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作为一位经历了“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的诗人,杜甫不仅近距离感受了时代的巨变,也在辗转流离中,用诗为山河留下注脚。尽管相隔千年,我们依旧可以在他的诗文中找到答案,而重走他的人生旅程,更能体会到文字之外的况味。本期节目,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讲述,从庙堂到草堂,从曲江池畔到巫山夔门,重走杜甫的人生中重要的四段旅程,去看看成为“诗圣”之前的杜甫,有着怎样的人生?【时间轴】00:29 “地理中国”的新一站,为何是杜甫?06:17 长安十年:“中年危机”之前的潇洒杜甫15:05 诗人也要擅于经营人际关系21:17 “安史之乱”一线的真实记录38:35 当李白、王维都不写诗了,为什么杜甫还在坚持写下去?42:55 成都的日常:当草堂成为一种精神寄托49:08 杜甫诗歌创作的巅峰,为何出现在飘泊的夔州?54:29 杜诗对于中文来说意味着什么?58:42 杜甫地理旅行tips【延伸推荐】EP210 踏访西夏:王陵、黑水城和苏峪口窑址EP156 踏访晋东南:一场沉浸式寻古游戏EP106 带着脑海中的诗句,重走李白走过的路编辑/一丁剪辑/译丹————“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你好,陌生人HelloStranger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嘉宾 | 段召旭,钢琴演奏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嘉宾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主播 | 高一丁,《Talk三联》编辑※ 本期封面报道:《古典音乐融入城市生活》对于不少朋友来说,古典音乐是一个有些难以触及的领域。相较于其他的音乐形式,它似乎有着更高的门槛,更多的“讲究”,让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但同时,音乐本没有也不应该存在刻板的边界,不同类型的音乐,都会带给人审美上的愉悦与享受;音乐演出现场,也更应该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而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找到进入的门径?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钢琴演奏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段召旭老师,一起聊聊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走进古典音乐的世界。※ 勘误:28:22处提到的教堂,应为圣马可大教堂【时间轴】01:45 古典音乐就是“古代音乐”吗?06:53 欣赏古典音乐,一般分几步?17:23 听线上与听现场,究竟有怎样的差别?29:15 不同城市的交响乐团什么样:苏州、贵阳、上海、西安36:47 “可达性”对于一场音乐会有多重要?40:56 今天的古典音乐演奏,还要追求“原汁原味”吗?46:50 没有被“神圣化”的古典音乐会,其实很欢乐53:40 为什么全国的交响乐团,都在演肖斯塔科维奇?60:28 古典音乐会现场聆听指南【延伸推荐】段召旭 · 古典音乐说明书(第一季)EP187 新的一年,你要去看一场演唱会吗?EP161 合唱,使我们对生活的一个小小反抗编辑/一丁剪辑/译丹————“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你好,陌生人HelloStranger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嘉宾 | 王梓晗,单口喜剧演员,编剧主播 | 驳静,《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本期封面报道:《女演员上台:脱口秀女性表达的开拓与限制》在告别了“人手一套地铁段子”的早期阶段后,脱口秀演员们所讲述的话题变得更为多元,而越来越多女性脱口秀演员的出现,也在拓宽脱口秀表达的边界。随着两档脱口秀综艺的热播,一些女性脱口秀新人进入公众视野。她们在节目里讲述的女性处境引发了强烈的共鸣,让人们看到女性表达的更多可能。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在产生。性别是一种天然的视角与立场,还是需要谨慎对待的标签?应该努力迎合观众的期待与喜好,还是把“讲我自己想讲的”的真实放在首位?话题的“先进性”,究竟可以在多大的程度上回应现实的复杂?她们在“真实”与“好笑”,“复杂”与“正确”之间,努力又小心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作为当下传播范围最广的女性表达,这些声音弥足珍贵,而这些讨论的存在,或许也在映射当下女性的处境。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单口喜剧演员、编剧王梓晗,听听作为一名资深喜剧从业者,她的切身体会和观察到的种种变化,以及跳出演员的身份之外,又会如何看待创作者与观众、话题乃至个人生活经历之间的关系。【时间轴】01:31 脱口秀行业对于一个“女大王”,有怎样的期待?10:09 当“女演员”成为一种处境16:29 观众的repo,会在何种程度上改变演员的创作?21:31 “众口难调”的解决方式,应该是提供多样化的产品27:36 演一场“全女拼盘”是怎样的体验?32:10 嘻哈、小帕、房主任,她们的爆火可以预知吗?36:04 审美转向:从强调喜剧技巧到更有故事性的人生41:48 为什么今天的观众会如此在意真实性?49:24 女演员表达中的“先进性”,会成为一种新的束缚吗?【延伸推荐】EP176 我们能懂“韩女文学”,因为女性之间讲着一样的语言编辑/一丁剪辑/译丹————“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你好,陌生人HelloStranger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主播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王怡然,《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嘉宾 | 段弄玉,《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本期封面报道:《如何真正“做自己”》在不同的社交媒体上,“主体性”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话题。工作上与领导、同事相处的不愉快,亲密关系中的摩擦,乃至对于人生前路的迷惘与不安,都可以用“主体性不足”来解释。我们既对那些“勇敢做自己”“主体性好强”的人表达认可与羡慕,也在各种各样的攻略中,找寻自己走失的的主体性。我们所好奇的是,一个在心理学、哲学等领域中会被用到的概念,如何进入公共讨论的范畴,它们所说的是一回事吗?为什么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做自己”的焦虑会愈发明显?我们想要找寻的那个“主体性”究竟是什么?如果做到了那些“很有主体性”的事情之后,我们的生活真的会过得更好吗?本期节目,我们想聊聊“主体性”以及那些围绕主体性而产生的焦虑、迷茫与碰撞。或许每个人都会在不同时期经历相似的思考,而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是更为重要的事。【时间轴】01:35 社交媒体上的“主体性”,究竟是什么?04:27 有没有主体性,存在一个固定标准吗?09:54 因为主体性而迷茫的,为何是“90后”“00后”?17:15 我们想要做的那个“自己”,到底是什么?21:29 当主体性成为一种“时尚单品”26:23 强调主体性,其实是在争夺话语权39:59 真正的主体性,是在生活中碰撞出来的50:25 没有主体性,或许才是我的主体性57:07 除了成为自己,我们还能成为谁呢?【延伸推荐】EP188 新时代青春残酷物语:“身边无朋友,网上有真情”EP184 更加忠于自我,好的爱情就会翩然而至吗?EP179 过去这一年,你有好好地爱自己吗?编辑/一丁剪辑/译丹————“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你好,陌生人HelloStranger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嘉宾 | 刘怡,国际新闻记者,前《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主播 | 黄子懿,《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本期封面报道:《中国抗战:胜利之道》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回溯八十余年前的抗战历史,总有着后来者的先验视角。我们熟悉那些战役与事件,以及它们被赋予的历史意义。在一个个转折点的推动下,我们走过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迎来胜利。而当我们置身在那个民族危亡的时间点上,没有人可以预判战争与时局的走向。战争背后的复杂,远超理论与计划所能覆盖的范畴。如何做好战时动员、如何平衡战时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如何维系复杂而脆弱的经济体系……更重要的是,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我们要依靠怎样的力量,赢下这场战争?没有人能给出完美的答案,这是一条空前艰难的、不断摸索的路程。本期节目,让我们跟随刘怡的讲述,回到八十余年前的历史现场,发现习以为常的叙事背后,更为隐秘复杂的战争逻辑,理解这样一场胜利,究竟所从何来。【时间轴】02:05 传统叙事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视角重新审视全面抗战?10:57 战争爆发伊始,各方都在面临怎样的复杂局势?25:04 中国战场的独特变量,如何让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落空?33:58 国民政府的战争动员:“抓壮丁”的政治经济学49:2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何中国战场的局势反而变得愈发艰难?59:19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与经营,是如何进行的?【延伸推荐】专题 | 1937~1945抗日战争全纪录专题 | 系列报道: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战火里的古籍暗战:一本书如何逃过日均掠夺?Vol.61对话南香红(上):被掩盖的历史,“没有结束的细菌战”Vol.59对话南香红(下):记录细菌战,“看见了,就不要背过身去”Vol.60编辑/一丁剪辑/译丹————“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你好,陌生人HelloStranger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嘉宾 | 张从志,《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主播 | 高一丁,《Talk三联》编辑※ 本期封面报道:《脑机接口:人类与AI共处之道?》提到“脑机接口”,我们的想象或许还停留在《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等科幻作品的呈现上:通过插在脑后的线缆,与庞大的机械设备相连,只需一个意念,就可以操控现实世界。乃至于记忆的上传,知识的下载,都可以通过“脑机接口”来完成。科幻与现实的距离,有时候并不遥远。尤其在近些年,以马斯克创立的Neuralink公司为代表,一批面向产业化、市场化的脑机接口公司纷纷入局,似乎那个遥远的未来近在眼前。而与此同时,脑科学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各种新技术、新工具的涌现下,人类对大脑的研究模式也正在发生一场变革。当然,大脑是异常复杂的人体组织,人类至今对于大脑的了解,可能也不及10%囿于技术和伦理等问题,相关研究的前路依旧漫长。本期节目,我们一起聊聊与脑机接口和脑科学研究有关的话题,看看这个科幻作品中的名词,正在以何种方式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时间轴】00:51 为什么要在当下关注脑机接口?09:10 现实中的脑机接口,究竟什么样?17:32 现场观看一台开颅手术25:23 临床阶段的脑机接口,可以解决什么问题?29:34 今天的脑科学,都在研究什么?36:38 把大脑切成一万片,能看到什么?40:34 既要给大脑画出一张路线图,还要弄清楚每条路怎么走51:59 AI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码大脑么?60:03 脑科学研究遇到的伦理困境【延伸推荐】EP193 依靠机器人养老,距离我们还有多远?EP185 给孩子们上“AI课”,是怎样的体验?编辑/一丁剪辑/译丹————“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你好,陌生人HelloStranger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本期主播王天天,三联生活周刊昌禾,三联生活周刊本期特别嘉宾李星宇,声音艺术家/音乐人/鲸鱼马戏团乐队主创Celia,加拿大BC省旅游局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一个国度,辽阔的土地与壮丽的自然风光交织,多元而包容的文化在此汇聚,散发出独特的气息——它就是加拿大。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这里既有巍峨的落基山脉和静谧的湖泊,也有枫叶林的热烈与海岸雨林的低语。文化在此交汇,自然与人共同写下独特的生活方式。这趟旅程,我们和声音艺术家李星宇、导演昌禾,以及加拿大BC省旅游局的Celia 一起,把录音设备对准自然。鲸鱼的低吟、鸟儿的合唱、海浪推石的声响,成了最独特的旅行记忆。在加拿大BC省温哥华岛的七天旅程里,我们在沙滩边偶遇鲸鱼,在原住民的大屋里观看仪式。手机没有信号,但鸟鸣、海浪和风声从未缺席。我们用耳朵去倾听自然的声音,也在一段段声音的回声里,解锁了另一种人生。本期播客,我们想和你一起聊聊在加拿大的这些时刻——与动物的偶遇、原住民的智慧,以及声音如何重新打开我们感知自然的方式。00:02:01 为什么这次旅行叫“解锁另一种人生”?00:10:59 班夫记忆:碧蓝的露易丝湖与寂静的雪00:21:43 第一次观鲸体验:等了三小时,有看到灰鲸吗?00:32:22 热情堪比东北:加拿大的社交从不冷场00:36:28 “当你安静下来时,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吵”00:43:29 不只耳朵,鲸鱼用皮肤“听”声音00:46:47 在海滩,如何录制“地球的脉搏”?00:55:55 鼓声里的文明回响:原住民的艺术、神话与自然哲学01:02:46 冲浪、赏枫、看北极熊,加拿大还有哪些玩法?01:09:44 无尽海岸:全球最长海岸线上的对话与探索【延展阅读 · 本次温哥华岛行程路线】温哥华岛(Vancouver Island):被誉为“全球最佳度假岛屿”之一,兼具温带雨林、峡湾海岸与原住民文化。南部(起点)悉尼(Sidney):大维多利亚地区的港口小镇,通往温哥华岛的门户。我们在这里开启旅程,出海观鲸,邂逅常驻虎鲸群。海湾群岛国家公园(Gulf Islands National Park):分布在温哥华岛与大陆之间,由数十个岛屿组成,是维护生态多样性学习海洋保护的重要区域。中部坎贝尔河(Campbell River):被誉为“世界鲑鱼之都”,每年数百万条鲑鱼逆流而上,是生态旅游和野生动物观察的重要目的地。纳奈莫(Nanaimo):温哥华岛第二大海港城市,城市拥有200余座公园及海滨景观,是连接温哥华岛与北美大陆的交通枢纽。努特卡岛(Nootka Island):温哥华岛的偏远小岛,仅有4个原住民居住。在这里幸运地看到了灰鲸。北部(终点)麦克尼尔港(Port McNeill):温哥华岛北端的重要小镇,是探索大熊雨林和出海观熊的起点。阿勒特湾(Alert Bay):历史比较悠久,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原住民居住。在这里拜访了著名原住民雕刻大师 Calvin Hunt,在 big house观看了原住民传统仪式。大熊雨林(Great Bear Rainforest):世界最大温带雨林之一,棕熊、黑熊与罕见的白灵熊的栖息地。策划:闫蕾 王昊天 郭凯鸽音频制作:foku编辑:天健
本期主播苗炜,三联生活周刊编辑、作家本期特别嘉宾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宋明蔚,作家、译者、资深户外媒体人,《比山更高》作者姜淼,始祖鸟大中华区品牌营销副总裁“山峰是所有自然景观的开端和结束。” 英国哲学家约翰·罗斯金的这句话,道尽了高山对现代人那份极致的吸引力。在众多户外体验中,攀登高山被视为人类对自然最深刻的探索,承载着我们对山野的无尽向往与敬畏。而对身处都市的我们而言,高山更像一种精神象征,指向无限的可能与想象。无论身在何处,山野那原始的呼唤总在回响——在那看似粗粝的世界深处,蕴藏着某种奇异的精细。本期节目中,三联的苗师傅与单向空间创始人、作家许知远,《比山更高》作者宋明蔚,以及始祖鸟大中华区品牌营销副总裁姜淼展开一场关于「出发向高山」的围炉对谈。他们四人带着各自对自然的向往,相聚在始祖鸟全球首家ARC’LOUNGE,于这个都市腹地的户外精神大本营,分享彼此心中的高山。我们究竟为何要「出发向高山」?是为追寻心中的风景,或是为探索自我的边界?相信每个人都有独属的答案。如果你也曾经受到过山野自然的召唤,本期节目或许会是你旅途之中或静夜畅想的好伴侣。无论是许知远的“陶渊明式攀登”还是宋明蔚的“登山的双重自由”,抑或是姜淼所说的“出发的底气”,这一小时的对话,希望能为你构建关于「高山」的灵感与想象。愿我们都能拥有持续出发的冲动 ,无论在山野,还是在日常。 00:02:55 户外运动,一种“迟来的召唤”00:03:59 自然金字塔理论:通过走向辽阔之地来重塑精神00:09:50 深入感受户外人的世界,一方面粗粝,一方面又特别精细00:10:57 喝着whisky去爬山,攀岩运动中的自由精神(free spirit)00:14:31 登山中的双重自由:积极自由vs消极自由00:18:53 “因为山在那里”,换种方式解读乔治马洛里这句名言00:23:20 始祖鸟为何要在都市腹地打造一个沉浸式的精神场域?00:24:56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高山,不妨试试陶渊明式攀登法?00:29:08 当下人对户外的渴望:身体的自我发现成为新启蒙00:37:12 装备与攀登的关系:最冷静的设计,才能托举最深厚的热爱00:40:26 阿式攀登vs喜马拉雅式攀登:阿式攀登的纯粹与理想主义00:49:20 刘洋和潘愚非聊聊顶级运动员攀爬中的心流状态00:54:10 此刻出发,最想去的户外目的地是哪里?节目中提到的户外攀登相关人物1、何川:始祖鸟运动员,中国攀登代表人物,完成Fitz Roy、川口塔峰等山峰国人首登。2、严冬冬:自由攀登者,曾与周鹏组成“自由之魂”登山组合,完成幺妹峰中央南壁线路首攀。3、刘洋:始祖鸟运动员,2025 年完成未登峰卓木拉日三峰首登。4、潘愚非:始祖鸟运动员,中国首个 IFSC 攀岩世界杯冠军。5、李致新、王勇峰:两人历时11年完成登顶世界七大洲最高峰,被称为“中国登山双子星”。6、Dean Potter:美国知名攀岩家、登山家及极限跳伞家,2005年因翼装飞行事故去世。节目中提到的作品1、《念念远山》《荒野之境》《古道》:罗伯特·麦克法伦“行走文学三部曲”。2、《地标》:罗伯特·麦克法伦的自然随笔,献给英国土地的赞歌。3、《深时之旅》:罗伯特·麦克法伦对地下世界的求知之旅。4、《山谷崛起》(Valley Uprising):纪录片(2014),讲述优胜美地攀岩与极限运动简史。5、《静谧的荣光》:加拿大人类学者、探险家戴维斯记录英国三次派出远征队试图完成人类登顶珠峰壮举的故事。6、《浪漫地理学》:段义孚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角度讲述人性与大地的互动。7、《Philosophy in the Flesh》:美国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著,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重新审视思想、道德等概念。8、《极限登山》:登山家 Mark F.Twight 和 James Martin 合著的极限登山运动现状报告、户外攀登运动员的学习指南。策划:孙阿濛 尹济男音频制作:小玉编辑:天健
嘉宾 | 黄子懿,《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夏杰艺,《三联生活周刊》记者主播 | 高一丁,《Talk三联》编辑※ 本期封面报道:《“苏超”启示录》2025年5月,一篇标题为《“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文章,以足球之名给“散装江苏”做一个官方认证,也使“苏超”这样一场江苏省内的民间赛事火爆出圈,成为现象级话题之一。几个月来,“苏超”热度不减,而它的影响力显然已经超越足球比赛本身,成为城市之间在社会服务、公共管理、文旅联动等多维度的比拼。而相比于破圈初期,人们对于“散装江苏梗”的调侃,更纯粹的竞技体育对于普通人的感染与激励,是当下更多人愿意感受“苏超”,并投入其中的动力所在。未竟的梦想、竞技的快感,乃至对于一座城市的认同,都在这种正向的集体主义中,得到了更为积极的呈现。本期节目,让我们一起聊聊火爆的“苏超”赛场内外,那些普通人的故事,那些属于他们的英雄主义。【时间轴】02:40 “苏超”现场,都有哪些有意思的细节?10:58 “苏超”的出现与爆火,是如何发生的?16:41 “顶流”常州,如何接住那个“梗”?23:26 “苏超”最精彩的部分,来自于“非职业”的纯粹34:32 那些未竟的足球梦想,在这里找到了展示的舞台46:13 当普通人成为城市的英雄54:41 为我们的城市呐喊:赛场内外的情感连接【延伸推荐】《现场!现场!》EP27 国安足球小将之死:北漂海淀家庭与破碎的超级球员梦EP205 除了园林,还有GDP:发现“苏州制造”的崛起逻辑编辑/一丁剪辑/译丹————“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你好,陌生人HelloStranger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主播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苗炜,《三联生活周刊》资深编辑,《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主播嘉宾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本期封面报道:《夏日阅读:聚焦科学》对于很多人来说,科学类的著作,并不是日常的阅读兴趣所在。我们会更热爱文学、历史乃至哲学,那些我们更容易理解,可以感同身受、引发思考的内容。相比之下,科学似乎有着更高的门槛,面对专业的术语和知识壁垒,进入科学的世界变得愈发艰难。况且,在阅读这件事本身已经有些稀缺的时代,我们有着大量可以替代的选项,透过制作精良的长视频和短视频,我们可以用更高的效率,以及更便捷的方式,掌握关于科学的知识。那么,我们为何还要阅读有关科学的文字?那些讲述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的作品,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本期播客,我们一起聊聊和“阅读科学”有关的故事,在漫长的夏夜,找到科学里的人文与浪漫。【时间轴】00:45 科学里的“人文”02:54 《地出》:当人类第一次意识到地球是一个整体05:20 《何为科学》:当我们过于依赖客观理性的思考09:37 失恋的时候,不妨读一读科学16:12 读科学作品要考虑时效吗?23:18 科学VS人文:文科生的“奋起反抗”29:23 经历过热潮与低谷,我们为何在今天重新对科学感兴趣?36:19 有了视频与互联网,我们还要通过文字理解科学吗?39:54 能读下去的,还是与自身经验相关的内容46:03 荐书环节:那些值得一读的“科学书”【延伸推荐】图书 | 《数学家讲解小学数学》 [美] 伍鸿熙/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图书 | 《博尔赫斯与科学史》柯遵科/著,商务印书馆2020年4月出版舞台剧 | 《地球三部曲》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编剧EP159 读传记: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别人的人生?EP94 夏天,是妖怪出没的季节EP202 现代宇宙学百年:“我们由星辰所铸,如今眺望群星”编辑/一丁剪辑/译丹————“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你好,陌生人HelloStranger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主播 | 孙若茜,《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吴淑斌,《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段弄玉,《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本期封面报道:《生育带来的家庭风暴》一个孩子的到来,原本是举家同庆的喜事,而今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风险源”。因为养育孩子过程中所面对的种种情况,夫妻、父子、婆媳间的关系会变得敏感与复杂。好像一粒小石子投入水中,打破了水面的平静,同时搅动了水底的那些泥沙。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新生儿家庭,将月嫂或育儿嫂作为育儿支持的重要选择。作为“家庭里的陌生人”,育儿嫂的到来既能帮助一个家庭更快地进入养育孩子的状态,会为一个本就复杂多变的家庭关系增加新的变量。她们的工作方式,也反映出一个家庭权力结构的改变。本期节目,我们想从育儿嫂聊起,看看不同视角下,一个孩子的到来,会给家庭关系带来的改变,以及这些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的变化背后,又有哪些结构性的根由。【时间轴】03:32 新手妈妈初体验:家里的问题真的变多了吗?13:08 对育儿嫂和月嫂的需求,其实真的有很大差别21:21 当育儿嫂进入一个家庭,是调节冲突还是带来了新的矛盾?34:48 当80后、90后进入育儿嫂行业41:41 “双轴家庭”背后的权力结构之变46:12 育儿这件事情上,爸爸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49:50 养孩子真的是一件价值感很低的事情吗?【延伸推荐】EP175 看完这么多“老年困境”,我们该焦虑吗?EP130 女儿和妈妈的故事,总在干涉与爱之间徘徊编辑/一丁剪辑/译丹————“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你好,陌生人HelloStranger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主播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薛芃,《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嘉宾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本期封面报道:《神秘的西夏:从西夏陵到黑水城》北京时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申报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很多人来说,西夏王陵高耸的金字塔型陵塔并不陌生,这是宁夏最为标志性的文化古迹。但除此之外,无论是与汉字颇为类似、但难以释读的文字,大漠中出土了无数珍宝的黑水古城,乃至王陵本身,都有太多的谜团等待解答。这个在宋元之际割据西北近二百年的党项族政权,依旧给人以神秘之感。本期节目,让我们跟随几位记者的脚步,去到贺兰山麓,去到阿拉善戈壁深处,踏访与西夏文明有关的历史遗迹,讲述那些被风沙大漠掩埋千百年的故事与传奇【时间轴】01:20 贺兰山下的西夏陵日落05:09 西夏陵的标志性土丘,究竟是实心还是空心的?14:35 为什么西夏考古和夏商周考古同样重要?25:45 掩埋在大漠深处的黑水城与流散的国宝38:06 神秘的西夏文,留下怎样的西夏社会生活实录?47:28 苏峪口窑址:民族文化交融的见证55:07 打卡攻略:除了西夏陵与黑水城,还有哪些西夏遗迹?【延伸推荐】专题 | 中国60项世界遗产汇总!等你来打卡EP156 踏访晋东南:一场沉浸式寻古游戏EP145 完成发掘五十年后,如何观看马王堆?EP132 当考古现场变成博物馆,我们离历史更近了吗?编辑/一丁剪辑/译丹————“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你好,陌生人HelloStranger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嘉宾 | 袁越,人称“土摩托”,《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主播 | 高一丁,《Talk三联》编辑※ 本期封面报道:《皮特凯恩岛:全世界最孤独的地方》在浩渺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座名为“皮特凯恩岛”的岛屿,这里靠近地球表面距离陆地最为偏远的“尼莫点”,也远离日常的船舶航道。即便对于资深的环球旅行者“土摩托”袁越来说,这里依旧是难以抵达的目的地,而关于皮特凯恩岛的报道,也是他“20年记者生涯里最艰难的一次采访”。如果只是一座需要历经艰难才能抵达的岛屿,对于袁越来说,还不值得用封面报道的体量去讲述它的故事,在这座“全世界最孤独”的岛屿背后,是一段堪称传奇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一艘名为“赏金号”的英国皇家海军三桅帆船。故事里有一切我们可以想到的元素:哗变、放逐、仇杀、求生;冷峻的船长、漂泊的水手、风流的科学家、热情的原住民……而在这些要素之下,更深层的内核则是文明与文明的相遇、人类的演进,以及人的价值。这也是袁越想要把它讲述给大家的原因。本期节目,我们就和“土摩托”袁越一起,回到近三百年前的南太平洋,听他讲述关于“赏金号”与皮特凯恩岛的传奇故事。【时间轴】01:07 缘起:为什么要写一座南太平洋孤岛的故事?06:50 “赏金号”传奇:从观测“金星凌日”开始的科考航行12:48 叛舰喋血:塔希提岛上的面包树19:50 塔希提岛究竟是怎样的世界?26:30 孤岛恩仇:皮特凯恩岛上失落的乌托邦37:09 全世界最孤独的地方,有着怎样的生活?46:19 今天去皮特凯恩岛的,都是一群“怪人”49:11 皮特凯恩岛的故事,如何改变我们对于文明演进的认知?【延伸推荐】专题 | 土摩托看天下图书 | 《海洋诱惑》编辑/一丁剪辑/译丹配乐/The Hook-Mark Mancina/Don Harper/Te VakaA Mi Manera (Comme d'habitude) (以我的方式)-Gipsy Kings————“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你好,陌生人HelloStranger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嘉宾 | 驳静,《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嘉宾 | 于楚众,《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主播 | 高一丁,《Talk三联》编辑※ 本期封面报道:《夏日美食:边境小城的融合菜》当你收到“云菌飘香,安全不忘”的短信时,意味着云南一年一度的食菌季拉开了序幕。当“食菌见小人”成为一种都市传说,菌子究竟有多好吃?也成为外地人对云南莫大的好奇。很少有一种食材,会让人们甘愿冒着风险,也要去品尝它的鲜美。更为玄妙的是,无论是菌子还是其他食材,只要离开那片山林和土地,同样的菜品也难以寻回一样的味道。新鲜与口味似乎有某种结界,一旦逸出,山神就会收回他的魔法,美味,连同各种烹调方法,只有亲身前往才能体会。这也是去到这些边境小城体验美食的魅力所在。本期播客,我们一起聊聊在云南的“食菌季”、普洱的边境市集上,那些与大山和雨林紧密相连的美食,那些尚未被流行偏好所改变的、独具特色的味觉记忆。※ 温馨提示:食菌有风险,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不熟悉、高风险的野生菌,食用野生菌后如有不适,应及时催吐、及时就医。【时间轴】01:21 云南普洱的美食,有什么不一样?07:36 进山采菌子,和想象中并不相同16:41 见手青与“见小人”23:17 在云南,大家究竟有多爱吃菌子?30:48 没见过世面的外地人逛云南市集34:24 “跳跳肉”与炸牛皮40:45 万物皆可“舂”(chōng)42:39 普洱菜就是玩调料【延伸推荐】EP194 高端食材变成“土特产”,我们距离“鱼子酱自由”还有多远?EP183 免签国美食大赏:美食美酒,说走就走EP160 在义乌、青田和兴隆,如何吃遍全球?编辑/一丁剪辑/译丹————“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你好,陌生人HelloStranger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主播 | 段弄玉,《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嘉宾 | 李昀鋆,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博士后,著有《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 本期封面报道:《我们该如何面对哀伤》丧亲和哀伤,其实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历。哀伤不仅意味着情绪的剧烈波动,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会带来身体反应、家庭关系的变化,更会影响一些丧亲者此后的人生选择。但同时,谈论哀伤又会被视为一种“禁忌”,即便在共同经历丧亲的家人之间,彼此的痛苦也可能并不相通,而面对朋友乃至陌生人,这也不是容易被开启的话题。这种结果往往是个体要独自面对哀伤,失去亲人的伤痛反而更难愈合。为什么我们会耻于谈论自己的哀伤体验?年轻人的哀伤,又有什么特殊性?我们是否可以不“节哀顺变”,而让自己的哀伤情绪更好地发泄?面对一位正在经历痛苦的朋友,我们又该如何给到安慰?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的作者李昀鋆,一起聊聊她所经历的哀伤,以及在她的研究里,遇到的更多人和他们的故事。亲人离世,或许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相比于如何解答这道问题,诉说、倾听和理解,是更为珍贵的事。【时间轴】02:19 为什么会关注年轻人丧亲之后的哀伤?12:17 原来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也在经历相似的痛苦15:50 为何我们会对讲述哀伤感到羞耻?24:41 家人之间的痛苦或许并不相通34:59 人生意义危机:当我最爱的人不在这个世界,要如何继续向前?46:09 经理丧亲之痛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55:43 除了“节哀顺变”,还可以如何安慰一个哀伤的朋友?65:44 为什么这些年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讨论死亡与哀伤?【延伸推荐】图书 | 《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文章 | 《在哀伤中长大成人》编辑/一丁剪辑/译丹配乐/Davis Harwell - The Sun Rising over Winter WheatOne Hundred Years - Reborn————“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你好,陌生人HelloStranger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项飙:你好,陌生人》播客第二季即将上线更新,点击链接订阅,做第一批听众吧!————————————大家好,我是项飙。2023年,三联人文城市和我一起组织了《你好,陌生人》的系列对话,我和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关于如何认识陌生人,陌生人究竟意味着什么,“陌生人”这个形象在中国社会最近几十年的变化等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理清谁是陌生人,谁不是陌生人,而是希望去探讨怎么通过陌生人入手,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的附近,更好地认识我们和周边的人的关系,从而来构造我们的微观生活的秩序。在第一季的对谈当中,我们收到了大量的听众的反馈,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开放的 cityaward@lifeweek.com.cn 地址,很多朋友给我们来信,这些反馈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对我自己来讲,那就更是直接让我进一步思考的基础,甚至是能源,正是因为大家的这些参与和鼓励,我们决定把第一季的对谈进行整理,编辑成书,书于今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题目也是一样《你好,陌生人》。作者: 项飙 / 刘小东 / 何袜皮 / 李一凡 / 刘悦来 / 沈志军 / 贾冬婷 / 段志鹏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年: 2025-5(点击链接即可下单)也是因为大家的鼓励,我们觉得有必要开展第二季的播客,希望谈得更广一些,特别是更深一些,究竟怎么叫附近,究竟怎么叫陌生?究竟我们可以跟周边的世界和远方的世界,怎样建立有意义的、有效的,我们可以控制的,从中获得力量的联系?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样认识自己?……欢迎关注“你好,陌生人”第二季播客,7月10日,第二季的第一期:项飙老师×吴琦×戴锦华的对话节目将正式上线,欢迎在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等平台关注订阅播客。“你好,陌生人”节目继续发起征集活动:外卖员、保安、小区里的邻居、合租室友……陌生人是个体与更广大世界的关键中介。了解与关注这些陌生人,不仅是重新发现“附近”与城市生活的过程,更是重新打量个体与社会共同体关系的途径。当个体对社会的了解更加丰富,也会拥有更多具体的勇气,去面对各种具体的困难。第二季“你好,陌生人”将丰富特别板块“项飙,请回答”。我们将把大家的分享收集起来,不定时邀请项飙老师回应大家的分享,甚至跟项老师线上交流,并将分享与回应作为播客节目的内容播出。参与方式:1.在本期节目评论区留言,进行文字分享;2.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至邮箱cityaward@lifeweek.com.cn,邮件标题请注明“你好陌生人故事征集”,音频和视频可以网盘或链接形式附在邮件中,请保证链接有效性;3.在小红书和微博发布内容笔记,带话题 #你好陌生人# 参与征集活动,更多参与方法请关注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账号进行查看。编辑、剪辑:天健丨“你好,陌生人”丨三联人文城市与人类学家项飙联合发起“你好,陌生人”节目,这也是人类学家项飙的首档系列对谈节目。本系列播客为对谈直播节目的音频化内容。
嘉宾 | 苗炜,《三联生活周刊》资深编辑,《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主播主播 | 高一丁,《Talk三联》编辑※ 本期封面报道:《诗无济于事:重读穆旦》2025年语文全国一卷的作文题,引用了穆旦《赞美》中的诗句:“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穆旦,这位对于许多人来说有些陌生的诗人,以这种方式进入了大众视野。尽管在诗歌领域,穆旦有着很高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第一人”,但之于更多的人,穆旦似乎永远离不开“金庸的堂哥”“徐志摩的表弟”等等标签。当然人们也会提及,这位西南联大的毕业生,曾经以中校翻译的身份参加过入缅作战的远征军。只是这段军旅生涯,那些野人山中的记忆,是更为遥远的话题。穆旦和他的文字,连同更广泛的诗歌,依旧远在人们日常的阅读经验之外。作为“重读”系列的延续,苗师傅借着近年新出版的两本传记,开启了一段重读穆旦的旅程。三万余字的封面报道,也可当做苗师傅的“高考作文”。本期期播客,我们就和苗师傅一起,聊聊穆旦和那段烽火岁月,那些宏大叙事下的细节,可以为诗歌提供怎样注脚?那些在生命旅程中凝结成的诗句,在若干年后的今天还有怎样的价值?【时间轴】00:55 为什么要重读穆旦?07:14 穆旦的抗战岁月:从“三千里步行”、西南联大到远征军16:25 经历战争的残酷,对于诗人来说意味着什么?27:23 在战争中,文艺作品该以怎样的形态存在?37:57 诗歌应该通俗还是晦涩?一段跨越数十年的论证42:16 诗真的无济于事吗?46:29 传记应为诗歌做注解51:11 读诗是看看别人在如何使用语言【延伸推荐】播客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专栏 | 苗炜·文学的30种滋味EP182 重读王国维的历程:关于诗词、道德与政治编辑/一丁剪辑/译丹————“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我们还有这些播客】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App: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微博:@三联中读小红书:三联中读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商务合作】zhongdu@lifeweek.com.cn
这期太有意思了🤩
虽然刘老师是名校教授,但是真的不得不吐槽一下,刘老师完美诠释了自己说的那句:数学不好有可能是语文没学好。 刘老师说的道理非常对,但是一举例就跑偏的不知道哪儿去了。论据支撑不了论点,心里明白却表达不出来,听得人太尴尬了。
好家伙,这位老师太逗了哈哈😁
真的很厉害啊!其实我去重庆也想过这个问题,我是特别想知道重庆这块地方这么难走,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这么繁华,但是看了很多博物馆,平心而论,感觉它介绍的太贫瘠了,详细的就是民国以后的,听了这期,渐渐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