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jennifer无穷动
jennifer无穷动
Author: Jennifer_Jia
Subscribed: 1Played: 17Subscribe
Share
© Jennifer_Jia@小宇宙App
Description
用编辑思维重构品牌叙事。
品牌&深度思考:为无穷躁动的灵魂提供避风港。
Jennifer Jia
gaga前CMO,19-23独立操盘品牌战略升级&0-1内容体系构建与落地;
Kinfolk杂志中文版创刊市场总监。
不关注战术和情绪,只关注本质思考和物理世界的真实。
主要在小📕分享洞察、品牌思路和过往操盘案例
关注📕👉:Jennifer Jia (ID:420701189)
合作📮:jenniferjia0412@gmail.com
品牌&深度思考:为无穷躁动的灵魂提供避风港。
Jennifer Jia
gaga前CMO,19-23独立操盘品牌战略升级&0-1内容体系构建与落地;
Kinfolk杂志中文版创刊市场总监。
不关注战术和情绪,只关注本质思考和物理世界的真实。
主要在小📕分享洞察、品牌思路和过往操盘案例
关注📕👉:Jennifer Jia (ID:420701189)
合作📮:jenniferjia0412@gmail.com
49 Episodes
Reverse
您的月更主播突然出现🤗本月从墨尔本瞬移上海,又把自己安排满到一个不行。感谢大家对于无穷动“不定期更新”的包容,之后会更忙,请大家且听且珍惜~~paire安可场!🎉上次Rex期播出后,大家对于创业品牌“go to market”的具体策略和海外营销打法有着更多的兴趣和追问。今天我就请Nathan和大家分享他宝贵的“品牌一号位”的底层思考逻辑、meta具体测试打法,以及最让我动容的,是节目尾声他对于“做品牌”本质最真诚的价值观。一定要听到最后哦!✨✨✨✨✨✨✨✨✨✨✨✨✨✨✨✨✨✈️本期嘉宾:Nathan(图右)(小红书号:Nathan☁️)和Paire的两位联创在办公室楼下的咖啡馆:Rex(无穷动第43期)和Nathan02:23 为什么选择创业做袜子?必须从一个深切的“problem”出发06:12 如何做第一步的人群洞察和市场调研?大胆假设,多轮测试13:01 海外人群和品类的分布关系是怎样的?“故事性”去meta, “功能性”去google,“传播性”去tiktok15:05 "Go to market"的“4P”策略在每个维度拿到“最高平均分”22:02 第一笔营销预算怎么花?口碑效应的“压力测试”;让尽可能多的人体验产品27:11 创业项目要在什么阶段开始“做品牌”?本质上是“选择在什么地方(渠道)投资让消费者看到最恰当的你”31:54 反复测试用户“在什么场景使用你的产品”,才能不断优化你的产品功能、精准产品内容表达、明确核心用户画像39:16 人是否可以做好“自己不是用户的品牌”?人可以“硬做”任何事情。但自己不相信、没有乐趣和热情地去做一个品牌,这本质上是违背“创业初衷”的41:45 海外营销/digital marketing的底层逻辑,是把“漏斗策略”和“AIDA”路径打磨好48:25 ⚠️如何从用户痛点细分出发,产出精准的“投放内容”?一次性高效产出meta广告测试素材的tips!59:12 ⚠️在海外,打造真实用户review、PR背书是非常重要的“用户信任”01:01:25 海外没有“会员体系”,“私域”纯靠EDM触达。引导用户注册邮箱为后续内容nurture是非常重要的一环01:04:49 海外用户最buy in什么样的内容?近年来的EGC趋势01:10:09 海外投放,博主更多作为“内容渠道”,而不是“销售渠道”01:17:09 海外营销和国内最大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消费者的消费思路、消费价值观;更尊重原创、独创性,和穿越周期扎扎实实经营的企业01:30:12 对于创业品牌团队的要求:“真的很喜欢年轻人瞎尝试的那股劲儿”Nathan的品牌小伙伴耗时一个月时间亲自动手做出的门店陈列“假山”01:37:19 ⚠️升华!“品牌是一个企业全部的东西”
做品牌久了,几乎扫一眼就能看出一个品牌“扎不扎实”,浴见就是一个扎实的品牌。我自己对于“做品牌”的核心解读,是把“货(供应链驱动,极致成本)-场(渠道为王,薄利多销)-人(终端用户洞察模糊,或者不care)”路径重置为“人-场(场景)-货”。我从浴见身上能看到这样清晰的轨迹逻辑。从中国都市女性本身出发(人),洞察她们和自己相处时的情绪和身体需求,然后精准聚焦了一个浴室的场景(场),最后在这个精准的人群场景里放入了精准、恰到好处的产品(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一眼就会觉得舒服、扎实,“想买”,因为它来自于“人”,就一定会到“人”那里去。今天我就和浴见的创始人lily,一起聊聊她经营品牌的底层逻辑;以及作为一个“面向女性”的女性创始人,创业途中和品牌、用户“互为镜像”的个人成长心得。✨✨✨✨✨✨✨✨✨✨✨✨✨✨✨✨✨本期嘉宾:浴见创始人Lily(小红书:Lily是李励)04:13 决定做品牌创业,没有精细的“计算”,更多是在这个人生阶段,对世界认知的“表达”10:44 浴见的4P策略:打磨出在一个细分领域里能“拿金牌”的产品;独特的货盘➕独特的内容能力23:11 先做品类创新,再做场景创新;先做情绪价值,再做文化价值26:02 我会把情绪价值分为两类:1️⃣感官唤醒;2️⃣心理投射60%功能价值,30%情绪价值,10%文化价值=浴见的「价值配方」*很多百元以下的身体护理产品,~90% 是功能价值,也不做更多的情绪和文化等等31:20 今天消费品诞生于线上,为了更好匹配电商链路逻辑,必须做“爆品”33:54 品牌必须拥有“根据地品类”:消费者想到这个品类就能想到你,在这个品类里保证“不输”并可以持续深耕一万米,且拥有后续横向不断变化场景形式的空间48:49 今天消费零售行业的矛盾是什么?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和价值单一创造之间的矛盾。品牌要满足人群日益变化的功能、情绪,文化需求。以及把这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50:26 “拉新”靠的是内容,“复购”靠的是功能1:00:08 品牌是经营结果,且是需要顶层设计的。⚠️ 选择“做品牌”就像选择“做猎人”还是选择“做农民”。这是第一天的抉择问题,不是先后问题!选择“做品牌”= 用价值观和稳定的内核文化来承载一切(包括组织发展);创始人需要打造影响力,不断去用“意义”驱动员工01:10:13 “线上”只能是品牌的渠道之一,因为纯线上永远无法做出“完整表达”01:13:39 “品牌部消失”的本质原因?品牌的顶层设计结束以后,品牌就不用再以“品牌部”的形式存在了,因为它会渗透在所有的业务环节里⚠️品牌的工作分两部分:1️⃣品牌顶层设计的building工作;2️⃣日常价值不断累积的工作01:16:01 今天年轻品牌人“找不到工作价值”的本质原因(!!老板不会告诉你的大实话01:42:00 女性创业者的优势:看见情绪,允许情绪流动,管理(组织的)情绪01:45:52 女性创业者要突破的一个关键课题:自己能量的管理。你是不是真的认可自己?你跟自己的关系能不能打到80、90分?只有当你处理好跟自己的关系,你才不会攻击自己,也不会攻击别人,你的团队才能长起来。01:53:27 浴见的松弛➕自由:松弛是“我不被外界的刻板标准所束缚,我有自己认定这个世界的方式”;自由是“自己掌握自己的方向盘,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泡沫消失后,留下来的将是那些“长效经营”的品牌,他们在组织上发力、在价值观上发力,在“人”上发力。就像树一样,根每年往下扎,年轮每年往外扩,你不可能心急去拔苗助长,做企业跟做人也没什么区别嘛
🎉感谢妙界品牌对本期节目的大力支持。点击进入专属购买链接:https://mo.m.tmall.com/page/36335809?shop_id=227373533&item_id=720388007073我分享过我是一个超级完美主义的ENTJ,工作起来根本不知道休息。自从我gap以来,大量的品牌项目、自媒体工作,却不像以前有团队执行,导致我“伏案工作”的时间反而更长了,居家办公也会让生活和工作的边界更加模糊。妙界肩颈按摩仪就非常适合我这种日程过满、懒的出门按摩,急性子的工作狂。。。1️⃣简单轻便的穿戴式。一搭一扣,解放双手工作按摩两不误;2️⃣“精准”触达。上下8D软胶按摩头,完全还原真人虎口按摩,上方精准卡住脖子按揉脖颈,下方按摩头刚好卡住肩胛,掐揉肩背,解决了“按不到点子上”的问题,真的很像去按摩店老师傅在按摩的感觉;3️⃣智能恒温加热、2档热敷,大面积加热让肌肉更放松舒适。每天在家用上15分钟,肩膀轻松,省时又省钱。有需要的听友们快使用以下三种方式,获得专属购买福利吧:1、点击进入专属购买链接:https://equity.taobao.com/tm?agentId=e71923aa6a654e19&bc_fl_src=tmall_market_llb_1_2758721&llbPlatform=_pube&llbOsd=12、复制淘口令:99¥cfrG4iwXZBQ¥ / CZ3213、在淘宝搜索:“妙界〞 找到【妙界旗舰店】向客服报暗号“无穷动“即可获得专属链接。✨✨✨✨✨✨✨✨✨✨✨✨✨✨✨✨✨✨✨今天好像是被“公认”的一个“最坏”创业时机。但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机”,今天我们也许更需要做的是重新定义“创业”这个词,剥去宏大叙事和成功神话,我们是否有个体可控、可作为的“做点事”的余地?今天我就邀请到了一位自称“复旦学渣”,但毕业就创业、开店十年的连续创业者。从理性计算、小成本可控的维度,和大家聊一聊他的“创业逻辑”。✈️本期嘉宾:YY,一个开过100多家店的连续创业者(播客「最小单位」主播)06:08 “创业”、“做生意”,“搞钱”有本质区别吗?14:09 “一人公司”是一种可持续的模式吗?18:08 0-1阶段最重要:1️⃣产品PMF;2️⃣有效获客1-10阶段:1️⃣突破已有渗透人群&渠道;3️⃣选择维稳or卖掉1-100阶段: 1️⃣战略能力;2️⃣组织能力28:05 从0获客的关键逻辑和方法1️⃣依靠平台自然流量:必须是可被“主动搜索”的“真需求”2️⃣靠内容种草:用户可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会被内容吸引转为需求3️⃣大量&精准投放:测试、打磨ROI4️⃣线下店:前三点的综合性整合流量(商场筛选、门店一定内容吸引,更多体验转化)5️⃣cold call:海量电话、短信等销售概率漏斗逻辑6️⃣关键人群突破&裂变:一个精准圈子的意见领袖资源、WOM39:50 如何在创业初期最大程度控制自己的“获客成本”51:48 如何甄别自己的创业点子不是“伪需求”?56:33 如何“洞察”市场和用户的需求?01:00:44 “品牌”在0-1期间真的可以完全隐身为“产品”+“渠道”让路吗?01:11:42 在上一个“增量时代”,好像你有一个点特别强就可以成功,我们今天创业是不是必须各个维度都要做到“细抠完美”才有可能突出重围?01:13:24 创业不是关于某种资源的积累或者某一项能力的持续优化,而是关于每一次对于“闭环”的优化--“创业成功”是一种概率01:20:08 创业到底有没有时机的“好坏”?01:27:41 “精英创业”面临更大风险?01:29:48 今天正要入局的创业者:第一要谨慎,第二要算细账,第三要找强对标
今天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期节目,我没有特意设计,但三期嘉宾恰好分别处在30、35,40这三个“年龄代际”区间。希望这个“非功利”、“非目的性”的special迷你系列,可以给在不同人生阶段、面临不同困难和困惑的你,一些启发和力量。我们聊过了刚刚离开职场、新晋成为妈妈重新思考生活追求的黄四;也听过了“精英职场履历”选择创业,在“煮饭”和“保温”模式中寻找平衡的Miya的故事;今天的嘉宾比较特殊,她不聊职场,甚至没有上过一天班,但却验证了“舒适区是靠自己勇敢努力不断扩大”的这件事情。我常说我自己是一个不计算成本任性燃烧的人,我不希望提供更多“精明”的案例,因为这个世界不缺精明的人,而是缺一些能够“给你壮胆”的多样性。✨✨✨✨✨✨✨✨✨✨✨✨✨✨✨✨✨✨✨✨✨✨✨✨✨✈️本期嘉宾:惜玉(小红书:xixi)摄影师/旅行博主。现旅居巴塞罗那11:25 从“穷学生”到环游世界没什么资源和秘密,就是“想”和“特别想”的区别16:31 迪奥秀场铺天盖地的每一块玻璃都在反射着灰头土脸的我,我觉得自己格格不入23:15 自己开工作室,每天不变的是对面的烤肠摊,我觉得自己被困住30:00 在苏格兰荒野遇见人生NPC:我们的语言里没有“拥有”这个词,只有“陪伴”36:38 如何获得机会和“贵人”?真正的热爱、不怯场,懂得“长线投资”44:44 我的金钱观:必须把钱转换为体验55:35 上班或者不上班?核心在于这个阶段,你想要过怎样的人生?以及你愿意“把自己变现”的次数01:12:46 彻底换一个国家、一个语言,一种生活方式,这个决策链路是怎样的?01:30:30 只要尽全力走出去看和体验不同的可能性,你就永远都拥有“选择权”✨✨✨✨✨✨✨✨✨✨✨✨✨✨✨✨✨✨✨✨✨✨✨✨✨⬇️小玉在若干次工作间隙给我拍摄的照片,也是我历代的微信头像
无穷动万粉系列节目:离开职场的30+女性,真实的事业、生活和自我的全新可能性。本期继续---从当年标准的“职场精英”行业奢侈品、广告公司;到一次“人生奇遇”大跨度进入音乐行业半创业;再到和先生合伙创办播客/内容公司。其间几次离开又重返职场,也许我们的欲望追求和事业选择就是随人生阶段而不断调整变化的。如果我们是一个“电饭煲”,也许注定既需要“大火煮饭”的成就感,也需要“小火保温”的安全节能模式。✨✨✨✨✨✨✨✨✨✨✨✨✨✨✨✈️本期嘉宾:miya(小红书:miya)播客《枕边风》主播,深夜谈谈播客网络CEO,前奢侈品集团公关总监08:36 机会和“贵人”会光顾什么样的人?主场性--I belong there18:54 从奢侈品到创业公司,我收获了什么?29:59 想象自己是一个电饭煲,你有“煮饭模式”和“保温模式”创业的热血沸腾无可替代,而大公司的精密令“创过业”的我再次着迷41:04 创业要谨慎衡量你是否有>1的“人无我有”硬核条件:人、钱,和某种别人不能逾越的优势当你的体力和脑力都进入“越过山丘”的过程中时,寻找到能够为你“脖子”的副手52:13 认清一个事实:当我们到35岁以后,向上走的坑就是越来越少的01:08:36 35+的事业规划思考:1️⃣明确第一优先级2️⃣如果“卡住”不能再往上走,保持自己不掉下来,同时去平衡更多生活和自我事件,也是一种成功3️⃣如果决心要往上走,那必须承担更高的风险、放弃更多的自我和生活01:11:22 分清楚你是想“创业”,还是只是想要“创业者”这个身份?01:27:39 在我们的语境下,“事业不够成功”也许是“可耻”的;但在其他文化语境下,“没有生活”才是“可耻”的。人们会说:get a life!01:46:23 中年女子的智慧:我们都跟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包括我们自己已经打交道了十多年了。退一万步说,无论你在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困境哈,卡在职场上也好,卡在家庭里也好,我卡在任何一个地方,其实你心里会知道你是有一些腾挪的余地的。01:51:45 热爱工作、未育女性的“繁衍感”02:05:27 放下情绪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其实你正拿着一个“好剧本”
无穷动一直以来都在比较“功利”地在聊品牌、商业这些我曾经“唯一感兴趣”的话题。除了一些中小企业创始人,这档播客更多的听众—是在繁忙都市中从事品牌营销管理工作的优秀高知女性。她们也多次对我表达过对于职场和人生阶段的困惑,这些痛点其实有着高度的相似性—30多岁,有可能刚生完小孩,想要再出发或往上走却屡屡碰壁;思想和经验越来越成熟,却好像没有可以自己发挥的地方,整个人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使劲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接近两年前,我自己也经历了看似“凡尔赛”地主动离开高薪职场、gap中探索碰撞,最后转向了内心答案的过程。几次想单口聊聊最后发现因为内心过于平静而丧失了表达欲,于是本次在无穷动开播一年半(达成万粉🎉)之际,我希望跳出“功利”,邀请几位30+、已经离开职场,却有着自己节奏的女性朋友聊一聊她们迷茫、探索,领悟,表达自我和经营生活的不同方式。✨✨✨✨✨✨✨✨✨✨✨✨✨✨✨✨✨✨✨✨✈️本期嘉宾:黄四(小红书:黄四;个人公众号:黄四的线上实验室)05:31 30岁前像NPC、也像在做田野调查我们需确立“我是谁”,“我到底需要什么”,“我的局限性”,以及“我想要同行的人”。12:13 🍅现实的gap:职场需要大棚生产的标准化“完美番茄”,而我是一颗“野生有机的番茄”16:12 现在企业用人对于年龄的“限制”正在放宽?20:08 提炼自己的“通用技能”,用更“整合的叙事”去表达,以“partnership”的视角去洞察和沟通30:15 ⚠️观察每个行业所处的不同周期,这里面都存在“时间差”+“信息差”eg. 闭环大厂寻求海外机会(fit in 海外营销背景、在地用户洞察等价值);互联网电商寻求更人性、懂内容的品牌化叙事(fit in品牌战略、策略,内容营销等价值);品牌做的好的企业反而需要重新审视商业能力(fit in数据、成本管控,规模效率等价值)49:02 成熟的品牌人能定义战略和产品:但已经有人在做了01:05:33 35+后生活和事业出现变化,要如何重新构建“主线价值”?/有觉察地去尝试(无用的事)、复盘,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放下fear of missing out的情绪;/不要责怪自己,社会标准的“人生活法”是需要被“重写”的
本期邀请的品牌「Paire」,被《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选为2024全澳增速最快公司前一百,并且拿下了创业权威奖项Smart50中的Best Retail以及Raising Star Award;他们还在“融资综艺Shark Tank”上出色展示了自己,被节目称为“节目史上最成功的公司”。令人骄傲的是在“澳白”local市场表现如此优异的两位品牌创始人都是华人,我今天对谈的联创Rex让我感受到他身上同时具备中国商业语境下的“产品思维”&“经营理性”,同时又对海外特有的“人文价值标准”、“用户洞察”有着深度的理解。我想,这样“文理”交融、跨越边界的融合能力与经营视角,正是让这个DTC品牌--一个之前不受人关注的“袜子”品类作出如此亮眼增长的本质核心。✨✨✨✨✨✨✨✨✨✨✨✨✨✨✈️本期嘉宾:Rex(⚠️小红书:墨村拓哉)Paire联合创始人Rex(右)和合伙人Nathan(左)03:15 创业第一步如何选品类?Paire如何聚焦了「袜子」06:30 在一个饱和、已有巨头的赛道里,DTC品牌如何找到自己的差异优势切入?💡Paire的4P策略25:04 创业第一笔钱如何花?20%品牌,30%产品,50%营销(获客)26:53 “先有客人”是一切商业模式改进、增长的前提。不要追求完美 -- 如果只有10个客人,没有“牌子”可言,大不了这10个客户“不要了重来”28:35 test fast fail fast -- 密集大量地测试,越快失败,越快找到原因,越快调整,你所节省的运营成本就会越高,你的品牌就还有机会32:02 实际用户画像和预期的差异是很大的,所以前期不用纠结“品牌表达”的精准性,后期要随着真实消费用户进行调整跟进37:49 产品研发逻辑1️⃣纵向(供应链延伸):围绕单品爆款-不同年龄层-不同用户场景2️⃣横向(人群延伸):围绕特定客群-单品-多品-多品类纵向延伸为获取不同的客人,横向延伸为“有限的人提供无限的价值”42:19 新品按“季度”推新,但品牌touch用户的频次至少要以“月”为单位做主题性的营销触达45:30 “每一单都赚钱”,还是“足够高的复购”,这是在第一天创业选品时就要考虑清楚的51:00 如果你的市场营销跟产品发生绝对冲突的话,就说明产品本身是有问题的--“伪卖点”57:10 “母亲节”的营销案例--促销战术让渡人文情感1:00:31 0-1创始人的核心素质:1️⃣万事亲力亲为,不要沉浸创始人光环2️⃣培养快速学习的能力3️⃣专注如何去构建你的团队,培养团队(让年轻人有成就感)01:07:53 创业团队对年轻人的核心素质要求:1️⃣摒弃“经验主义”2️⃣极强的执行能力3️⃣边界感--professional boundary01:12:25 DTC的本质是什么?01:18:23 中国和海外电商的本质差异01:22:35 Paire的投流策略:60% Meta, 30% Google,10% TikTok;ads group的投放和调整策略01:29:15 “产品内容本土化”是出海公司最大的功课01:35:00 关于合伙人--确实100对里有99.5对掰掉。一些tips:1️⃣对事不对人,不要过于“F”2️⃣股东协议非常重要!(50%的合伙倒在股东协议这一步)3️⃣没有感情基础可能更适合合伙01:49:50 失败的本质是放弃,坚持是痛苦且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更多关于本期的「干货提炼」&paire案例展示,请移步小🍠查看内容:Jennifer Jia
本期继续上一期和嘉宾“生椒牛肉”聊一聊:“小红书操盘手”是个什么职业?为什么说它和“代理”有着本质的区别?什么样的“品”最适合小红书,新品牌在小红书又要如和一步步拆解最适配的打法?在各行各业众多企业中,老板通常分成哪几种“类型”?他们的管理决策、战略,营销策略又如何受到了他们成长和背景的影响。✨✨✨✨✨✨✨✨✨✨✨✨✨✨✨✨✨✨✈️本期嘉宾:生椒牛肉(小红书:生椒牛肉)一个低调的小红书操盘手01:50 文科生(品牌路径)必须要去理解理科生(互联网)的“数学”计算和分发逻辑。但人文品牌人的博弈空间始终是“洞察”、“人性”和“创造力”07:10 线下的机会在于渠道形式和体验的创新12:29 小红书“操盘手”和“代理”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0:05 “骗人”的乙方最赚钱?1️⃣“骗人”短期ROI较高,但不会有“复购”2️⃣“诈骗短信”是很“高明”的人群筛选策略3️⃣可持续经营必须学会“反选”客户24:34 70后、80后和95代老板的成长背景、特征和典型“优劣势”32:11 什么样的品“很小红书”?37:56 如何帮助品牌一步步拆解小红书营销策略?42:03 小红书营销“内幕”47:03 给年轻品牌营销人的一些真诚建议
在今天愈发存量细分的市场环境里,与其说“品牌/市场部失权”,不如说:在未来,“品牌”的价值和形式将不再以“长期打工人”的输出模式在公司服务。所谓“品牌”,是从企业一号位视角提出战略、路径,和打法;提炼、守护并系统性表达企业的商业/人文价值(母题);并且逐渐进化成“操盘手”—「解决问题的人」。今天,我就请到了一位多次跨界,对品牌、营销,互联网平台路径都有着底层深度思考和实践的操盘手,和大家聊聊他在消费品、平台,和如今小红书的操盘实战经验和宝贵tips。✨✨✨✨✨✨✨✨✨✨✨✨✨✨✨✨✨✨✈️本期嘉宾:生椒牛肉(小红书:生椒牛肉)一个低调的小红书操盘手05:38 聊聊“品牌”跟随时代发展被不同定义的几个阶段。“品牌人”:围绕着你业务类型下的特定用户定位,作出一系列打法的“提出者”。13:07 做品牌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商业模式。确实有的企业“做品牌”是没有空间的:其商业模式已经把业务范畴界定好了,“品牌”的作为空间变得很小。15:52 做品牌≠做产品溢价。做品牌的本质目的是“沟通”,精准沟通、高效沟通。所以第一件事情是:你得有价值主张27:44 为什么我国大多企业没有“品牌思维”?1️⃣过去赚钱太容易(需求大于产能);2️⃣品牌这件事不仅要投钱,还要投很多脑力思考和人文感性的洞察,其实这对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3️⃣互联网产生了新渠道(新增量新红利) eg.可口可乐销售员的故事39:48 以前还有一个不需要做品牌的很大原因是:那时有一个“统一的中国人”画像。49:44 战术和战略不是apple to apple的对比,必须同时往前推。0-1阶段更多是“验证”-a1战略和a2战术 vs b1战略和b2战术 etc;10-100,战略定局,战术要创新53:26 不懂本质商业价值和人性的人,无法做品牌59:39 跨界:源于对世间事物运行逻辑的本质的探求01:06:32 品牌要对人敏感,而互联网是数字zf(信息税),技术霸权⚠️高能半小时一镜到底:互联网底层运营逻辑观点输出
我多次表白过素然,他们是动作极其干净、“来自生活且表达生活”有着自己生长节奏的品牌。在gaga操盘期间,我和素然ZUC ZUG达成了一次他们16年首次的品牌跨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进一步感受到了素然的经营文化,那就是:做好品牌的本质就是真诚地对待生活和我们身边的人。素然的商业模式也十分真诚。他们是“多品牌矩阵主理人制度”,创始人没那么“control freak”,而是希望在同一种价值观之下吸引到对的人、然后让所有人愉快共创。本次的内容,就是和素然旗下品牌之一Klee Klee探讨发生的。Klee Klee的核心理念是“慢下来”和“可持续”经营,我其实之前对KK并没有像对ZUC ZUG那样了解,但我有好多条他们家的牛仔裤和牛仔外套。以前对他们的印象停留在“文艺知识分子粗布3件套”范畴(开玩笑),但上次去KK上海主题店亲身感受到他们产品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标准根基,我才意识到:原来“可持续”这件事情,真的不是形式主义,它之于品牌的关系,也可能远超过我们想象的赋能边界。✨✨✨✨✨✨✨✨✨✨✨✨✨✨✨✨✨✈️本期嘉宾:尚睿Sharon(Klee Klee品牌营销伙伴)05:08 今天商业和品牌到底要如何理解和融入“可持续”概念?1️⃣可持续是长久、隽永,timeless的一切事物和应用视角;2️⃣它也可以是“重复使用”&“不过度生产”(即使材料不够“环保”);3️⃣可持续是能让人(用户)远远不断产生正面、愉悦自我感受和能量的产品和体验13:14 KK的“可持续”在产品上是如何构成和体现的?“人”是最核心的环节和差异化资产20:14 拿“牛仔裤”来举例:你真的喜欢它,但它又不那么好。*牛仔裤是服装行业“最浪费”、“最不环保”的一个品类25:35 用“人”+“生活场景”两条线,来诠释产品和品牌价值观30:31 可持续的第一步,也是核心的一步,是“人”的可持续49:07 产品为圆心,然后延展至“如何让产品用得更久一点”的生命周期场景、再到“不同品类”的场景,最后扩散至“生活不同面向”的场景。。。这一切都是有机生长出来的54:14 如何平衡“可持续”与“效率”?未来的市场和品牌,不需要、也无法再去“复制成功”。精密的计算也许可以短期提效,但它也错过了探索的过程和意外的惊喜收获。⚠️当我们看回“可持续”这件事情:有什么系统是现存时间最久的呢?那就是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就像一座森林,它的“永恒”正是因为它的“多样性”。单一物种很容易突然灭绝,而当每一个物种都拥有自己的不同特性、在不同分层中、找到不同生态位,这个大体系才得以生生不息。所以,你可以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厉害品牌,一棵参天大树;你也可以是一个小小的、藤蔓的植物。01:02:16 KK的“循环计划”:让“不完美”变成独特的故事01:24:51 “可持续”的背后,是勇敢和自信(对“人”和自己的信心)01:34:47 从乙方转甲方的视角改变:“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假!期!归!来!听干货!一直没有聊“出海”,也是想让这个话题冷一冷。我们特别喜欢宏大叙事、贴标签、讲金句,“快速定义”之后蜂拥而上、再集体套战术模版。但这些其实都是长效经营、做好品牌的“敌人”。回来澳洲两个月,好像逐渐进入了一种更细水长流、工作与生活自然交融的flow状态。如今身处“海外”,我觉得可以自然而然聊一聊海外营销了。“出海”听起来像one peace一样热血,也好像你不够大就配不起这个词。但经历了疫情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我们或许可以把这个词换一个视角去理解:没有“产品红利”和宏大叙事神话之后,它的本质就是用多元(全球)的人性视角去理解和我们不同的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场景,然后放下我们的“战术ego”,去从“人”开始。✨✨✨✨✨✨✨✨✨✨✨✨✨✨✨✨✨✨✈️本期嘉宾:willy(小红📕:Willy在猫本)10亿美金实战操盘|15年跨境&海外电商一线经验|现居澳洲03:33 中国企业“出海史”的4个阶段(和东东的“四字箴言”不谋而合):多、快、好,省08:33 出海有“好时机”吗?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49年入国军现在就是最好的timing!10:35 中国企业出海最大的挑战和认知差异是什么?14:42 什么样的企业最适合做海外?有check list吗29:34 未来还靠“供应链”优势去做生意的企业,就像每天“只吃拉面”--不是说没得吃,而是吃得没意思。。30:47 SHEIN是品牌还是平台?--没想那么多,“解决问题”和“卖”是目的40:53 海外电商环境、流量玩法,营销模式的本质不同有哪些?海外是“毛坯房”,国内是“精装房”,个人可作为空间在“毛坯”里更大49:51 小品牌选“独立站”还是“电商平台”?56:15 如何做好海外市场的洞察、并精准找到切口切入?01:01:00 海外“投流”的底层逻辑文化和消费习惯的不同,要把“素材”、“细分测试”和转化分开来看01:09:31 如何提升在海外找红人的“议价能力”?(确实很品牌、“人”视角思维了)01:14:43 品牌思维是“条件前置”求精准,互联网思维是“测试优化”求风险分摊01:36:51 SHEIN的企业文化是如何驱动企业差异化竞争力和效率的?01:32:08 海外搭团队的痛点和方法有哪些?01:37:12 SHEIN职场经历后的收获:心要稳,手要快01:38:39 事业稳定期选择离职回澳洲,这是职场第二个阶段的勇气:打破沉没成本,留在牌桌上的另一种方式01:46:32 唯心、学会和焦虑共存,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的“可持续经营、增长方式”欢迎小红📕找我聊天🙋:Jennifer Jia
前阵子宫崎骏的AI事件引起了一波“理科生”和“创作者”的激烈价值观冲突和辩论。最近很多做内容的小伙伴也都在反馈说自己的老板盲目迷信和“强迫团队”应用AI,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一个“没眼看”。文科生和理科生仿佛存在着天生的“互不理解”。比如我之前就觉得品牌更像“心理学”,互联网更像“行为学”。包括我一直说品牌的底层是“人文主义精神”,也就是人作为“非标准化”的灵性体,通过完全打开五感,去体验感受物理世界,思辨,和创造。而数据、互联网更像这一切更像“事后总结”,它可以提效,但无法“创造”;他可能是“结果”,但绝不是“起源”。那么如今的大AI时代又意味着什么呢?他对于具有原创、非标性的创作者来说到底是不是一种威胁或者说扰乱?对于企业来说,它又真的可以应用提效吗?✨✨✨✨✨✨✨✨✨✨✨✨✨✨✨✨✨✨✨✈️本期嘉宾:小苏(📕小红书:叫我小苏就好啊)JustSayAI联合创始人、AI创投播客《人民公园说AI》制作人✨✨✨✨✨✨✨✨✨✨✨✨✨✨✨✨✨✨✨一、做到极致即是艺术,文理殊途同归02:39 AI是给我们捣乱吗?人文建立世界,科学改变世界。世界是灰度的,科技是中性的,任何的赞许和焦虑之于AI,是不公平的05:42 文理矛盾,一旦陷入二元对立,即不客观人文是libra,代表自由,科学是science,代表确定性的计算。他们都是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不是本质08:58 科学永远只是“挖宇宙的墙角”,我们最终无法用数学算出一个理性的世界佛祖问弥勒菩萨:”是诸世界,可得思惟校计,知其数不?" 弥勒菩萨说,"世尊!是诸世界无量无边,非算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二、宫崎骏的匠人精神 ,GPT-4o的生图狂欢,你支持谁?11:40 如果AI能帮我们每个人都成为40分的宫崎骏...是不是我们社会的审美会前进一大步?我认为AI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诗宋词元曲,也都是从宫廷词句到百姓吟诵Jennifer:所有主流文化,曾经都是亚文化18:37 强者无需被保护马斯克公开所有专利,DeepSeek是开源的,伟大的艺术家都希望被模仿!只有弱者才需要被“保护”Jennifer:被剽窃是牛人的宿命,而顶级创作者从来不怕被“抄袭形式”,因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毕加索风格的演变三、如果说品牌营销更像心理学,互联网更像行为学,那AI呢?29:41 AI更像是沟通数字世界的语言1)从科学角度,以前,数学是物理世界的语言,我们发现了牛顿第一定律,写出了相对论2)后来,代码成为了数字世界的语言,我们用代码去链接人和互联网/手机/数据3)未来,AI会成为数字世界的通用语言,我们,通过AI这个“导游”,获得一张技术平权的门票四、互联网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而AI解决的是"知识不对称"31:47 互联网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但是AI似乎在剥夺我们的机会?34:08 互联网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AI解决的是"知识不对称"1)互联网把线下40万亿的生意和“信息”搬到线上10%,就成就了BAT,比如点外卖就是解决菜品供给的3KM信息不对称2)AI通过学习人类社会的知识,把“信息Infomation”变成“数据data”3)当年野蛮的互联网人,如今野蛮的AI人,没有不同五、把你自己变成“算法”,成为那个不被AI替代的人?40:09 被替代的是逆时代的人41:52 AI干了“Dirty Job”,你才能获得“得体Job”AI取代了大量初级律师,但是他们从大量脏火累活中解脱出来,去给AI做专业数据标准、训练模型,本质是提高了职业的含金量43:23 什么叫逆时代?今天还有所谓的“文案大师”在小红书大行其道47:45 为什么AI时代知识的提取最重要?如何用20分钟做一个智能体,取代文案?51:53 AI本质是一个强者恒强的事,稀缺的是洞察力、框架能力六、关于AI我们有哪些认知差?01:02:13 今天AI的焦虑,本质是AI为这个社会在背锅,AI还在很早的阶段1)认知差一:先进还远没到,真的先进不需要包装名词。现在AI本质是资本的堆积和大力出奇迹2)认知差二:智能,但不精确。我们每天被媒体渲染焦虑的是AI的“智能”一面,可是,作为从业者,我焦虑的是AI的“精确”一面3)认知差三:我们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还没跟上七、品牌和科技,都需要有机地长出来美股七朵金花01:05:28 中美AI叙事大不同1)从宏观层面,AI对于美国是资本增值,对于中国是新质生产力,这决定了我们在中国看AI的视角是不同的;2)从企业层面,在中国AI是一个效率的革命,它不会以一个AI公司的形象出现3)从个人层面,未来能受益的一定是那些在AI牌桌上且能用AI改造生产关系的组织/个人01:07:22 中国公司终点是PPT,美国公司终点是净利润01:09:46 国外关系提效,国内关心老板的情绪价值01:13:27 契约社会和人情社会的矛盾古代我们基于宗族治理的民间社会传统,更重视人情和关系来维持社会稳定;而英美国家更重视契约和法律,来维持社会的稳定01:16:22 95%的中国企业不需要用AI,信息化和数字化都没做,上AI就会扯到蛋01:18:09 95%的中国企业不需要做品牌!你搞货搞价格的就别提品牌了!01:20:29 在中国做toB,最终都是免费咨询换业务机会01:23:34 品牌和价值观,都是长出来的,是有机的✨✨✨✨✨✨✨✨✨✨✨✨✨✨✨✨✨✨✨关注我的📕小红书,获取更多高频品牌内容:Jennifer Jia
陪伴百万人“喝早咖啡”的nene辞职了,每天习惯了片尾(超级抓耳)的“商业策划,nene”,突然一下有点“空落落”的。作为一个头部播客的核心成员,是有点吃惊nene这个决定的;但作为一个编辑/内容人,又是完全理解nene这个决定的。商业和内容到底有“持续增长”的路径吗?热爱商业,同时又是内容视角的小伙伴,到底能成就一条独特的职业成长道路吗?今天就和nene聊一聊,她在商业媒体的经验与理解,和未来规划的思考。希望她的勇敢move,但给你一些inspire和力量。✨✨✨✨✨✨✨✨✨✨✨✨✨✨✨✨✨✨✨✨✨✨✈️本期嘉宾:nene(小红书🍠号:nene请说)nene,【nene请说】IP主理人,【声动早咖啡】前商业内容策划。09:56 播客依然在“1.0阶段”:内容丰富度欠缺、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商业化认知不清14:39“Editor's pick”和“数据pick”的利与弊24:04“生动早咖啡”最具商业效率的策略:广告标准化。1️⃣标准化口播:广告是广告,内容是内容,清晰分割。一来是对节目内容品质的保护,二来是对听众感受的保护,三来满足品牌方传播效率的需求,本质上是“3赢”;2️⃣在播客里应用电视时代的“广告冠名”:“恶魔的低语”不断强化品牌心智;3️⃣根据品牌方商业/传播目的:长期心智向campaign采用周冠名的“重复逻辑”;短期卖点向的campaign采用简单直接的“口播逻辑”35:12如何做出优质的内容规划?选题必须高度sop化。一定时效性+事实和逻辑增量。专业的编辑能够区分哪些是情绪,哪些是新闻价值43:25做好内容的本质差异,就是专业新闻/编辑“人”的差异47:06老板再问你为什么投播客?就这样说!54:17SK2的播客传播创新案例58:33媒介选择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满足客户“某一个场景”的需求59:31“内容产品”永远只有2种商业化模式:1️⃣做到一定规模,收广告主的钱,把广告做成招人待见的内容;2️⃣把内容做成极度稀缺有差异化的商品,收c端的钱01:02:20做内容也要有产品矩阵逻辑:“君臣佐使”01:09:55做个人IP,不要太关注“市场需要什么”,多看看“自己有什么”01:34:21品牌是承载意义的容器,自说自话是无意义的,而“编辑”的使命,就是把人的需求打碎,再将价值和意义像“组稿”一样组织在一起01:36:06内容创作者如何“抵抗”AI?把自己当人,才能跟人做好沟通01:47:56想要转行,nene的方法和tips对于想进入播客领域的小伙伴,nene的建议是什么?01:53:01在职场吃情绪价值,就要接受“实际的亏”01:57:02用“玩家心态”找到自己热爱
最近几年,线上渠道流量玩法的疲软和存量肉搏令人疲惫,人们又把目光一股脑移到线下,“小地方”、“在地”等字眼随着文旅内需的拉动成为了商业们竞相想要穿上的漂亮外套。然而人人都谈“在地”,我却觉得鲜有品牌做到。用“在地&文化”的方式去做品牌,大概是最费事,最无法用战术速成的一条路径。它需要用脚步丈量、用时间积累,以及最发自内心的人文依恋和热爱。和一坐一忘是老朋友了,他们在去年迎来了18岁生日,一个朝气蓬勃的年龄、而对于(当今国内本土)品牌来说,又是一个多么奇迹的一个数字。坐忘有很多年复一年重复的事:每季新食材下来请朋友们吃饭;每年几次去云南采风;每年的菌子季;每年一本杂志。这些看似“无用”的情怀动作,却成为了坐忘最核心的壁垒、最牢固的社群关系,甚至是商业持续增长的杠杆。今天,我们就和坐忘的品牌负责人未央聊一聊,品牌做“在地文化”,究竟是在做什么?✨✨✨✨✨✨✨✨✨✨✨✨✨✨✨✨✨✨✨✨✨✨✨✨✈️本期嘉宾:未央(一坐一忘品牌负责人)02:54 何为“在地文化”?为什么日本的“在地文化”和商业衔接得如此smooth?10:32 云南文化的“内核”是什么?--品牌做文化的“母题”根基16:47 坐忘的产品逻辑是什么?22:54 坐忘为什么要坚持“采风”?30:08 美学、视觉,VI如何表达“在地文化”?45:47 从品牌表达上如何诠释“在地文化”?51:32 文化品牌如何“四两拨千斤”做品牌活动/IP55:54 实现盈利的品牌杂志58:03 做“内容”给生意带来了什么?01:00:15 要会做“品牌抽屉”,这样才能最终形成“品牌资产”01:06:00 坐忘的餐桌:交朋友、“交换信息”、一把钥匙,一扇门做以人为本的社群,是品牌最具壁垒的PR01:17:10 文化品牌对于“热点”要如何反应?--“财神套餐”案例✨✨✨✨✨✨✨✨✨✨✨✨✨✨✨✨✨✨✨✨✨✨✨✨欢迎小🍠找我:Jennifer Jia
前阵子我在小红书发布的“多邻国office tour🦉(外加招聘)”截至本期发布阅读已经破15w,而在这期播客剪辑的档儿,又传来“多儿去世”的(作妖)消息。。。一个存在感如此强、开辟了一种“疯批”social营销模式的品牌居然是一家“教育公司”作出的“策略选择”。而本次我从多邻国办公室所窥探到的企业文化和底层人文价值观,又让大家不由自主地想要接近和加入它,“死鸟对员工还挺好”、“这才是外企”--我的评论区有人这样感叹道。今天我请来多邻国中国区的市场负责人楚楚,聊一聊在这份人人羡慕的“dream job”背后,她的营销逻辑和个人成长路径是怎样的;一个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对于可持续经营和战略统一性有着怎样至关重要的角色;她又会给各位年轻的营销人什么样的建议呢?✨✨✨✨✨✨✨✨✨✨✨✨✨✨✨✨✨✈️本期嘉宾:楚楚(小🍠:楚楚的市场部)张楚楚,多邻国中国区市场营销负责人,帮助越来越多年轻人被绿色鸟子“套牢”07:44 市场新人选公司tips: 1️⃣ 不要选自己看不懂和不认可的行业;2️⃣ 关注“小生态”的健康程度(人、老板,公司文化);3️⃣ 视野和学习空间最重要17:08 多邻国的“Social First”策略是什么?19:27 多儿为什么是绿色的?一个“荒诞内部梗”恰恰就是企业文化的极致缩影21:20 Quirky and Unhinged:因为我们洞察和直面“学习是反人性”的这件事,所以我们会采取“特殊手段”让你学(邪笑27:29 品牌不是“规划”出来的,真正的文化也是无法“速成”的36:15 我们的市场动作大致可以分成“Proactive”和“Reactive”37:51 “绿鸟”在每个国家市场都有不同的人设偏重,比如日本的“动漫二次元”,德国的“蹦迪文化”,韩国的“追星梦女”etc41:14 市场部为什么不是“草台班子”?44:19 品牌服务公司长期价值,而市场则要通过多变的打法为增长获客结果负责。正因为市场打法的多变,年轻人永远有机会49:24 市场人核心的quality和能力:1️⃣结果导向以终为始;2️⃣享受执行和一线;3️⃣顷刻倾城,沙滩上写字般的magic moment56:43 关于向上沟通:必须正视ceo代表着公司的基因,公司的成果也表明ta一定做对了非常多的事;跨部门沟通:简洁明确地表达你的上下文逻辑01:13:40 作为多邻国市场负责人,同时经营着自己3w粉丝的小红书账号,社媒给我带来了什么?职场人要做社媒或个人IP吗?01:20:37 ⚠️招聘时间!JD如下!
🐍🐍🐍大!哥!大!嫂!过!年!好!🎉🙏🧨🧨🧨首先给大家鞠躬:早前立下的“年末单口”flag华丽丽地倒掉了。作为一个超级卷王+J人,年前确实行程累到一个不行,生活不规律,失眠又严重了(连续两周吃药没用),所以最后决定🐦掉大家(感觉太好了!)之后找机会补上,或者随机掉落个直播连线啥的(请关注小📕)~✨✨✨✨✨✨✨✨✨✨✨✨✨✨✨✨✨✨之前有提到,在做社媒的某个阶段,我感受到了“一手信息”的严重匮乏--现在大家(尤其年轻人)的全部信息来源、词汇概念形成、“经验总结”,甚至价值观体系都几乎完全来自于网络,而网络的信息又是互相“搬运”和“反复被人咀嚼”的。多元信息源、线下的探索、亲身体验生活,甚至是“交朋友”、和人“产生深度链接”。。这些“一手信息”的获取意识和方法貌似已经被我们忽略和遗忘了。我一直相信,人的可持续循环必须有物理世界的支持,做品牌、人文相关工作尤甚。今天,我请来了一位“知行合一”、在深度思考之外不断探索物理世界实感的朋友—《红楼慢炖》主播刘利。她刚刚经历了一段巴尔干半岛的“小众人文trip”。本期,我们将从“动机”、“体验”,和“方法论”3个纬度和大家聊聊探索自我和世界的“正确打开方式”。✨✨✨✨✨✨✨✨✨✨✨✨✨✨✨✨✨✨✈️本期嘉宾:刘利红楼慢炖主播,撰稿人。刘利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米兰博科尼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比利时鲁汶大学获得欧洲研究硕士学位。03:19 为什么选择巴尔干?整体行程的周期、路线是怎样的(⚠️文末附具体路线)08:35 巴尔干的历史、地元,民族与人文特点29:24 城市人们的生活状态、那边的“消费趋势”观察是怎样的?41:42 中产、年轻人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幸福感获取方式跟我们有着怎样的不同?53:50 巴尔干这样生活环境好、竞争不激烈的“小众”国家,其实依然有很多“套利”的机会01:04:54 一定要下载「get your guide」体验不同主题的当地人导游项目!01:08:38 ⚠️1.6w含机票玩27天的超厉害“攻略”详解:如何选住处、如何吃、如何玩地更“有效”、如何“交朋友”,有哪些实用工具?01:33:45 旅行给我们的生活和思考带来了什么?📝附录-------------------------1️⃣ 巴尔干27天路线:(飞机)入境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 - 从卢布尔雅那到布莱德湖一日游-(火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巴)斯普利特-(大巴)杜布罗夫尼克- 从杜布罗夫尼克到黑山一日游-(大巴)波黑莫斯塔尔-(大巴)萨拉热窝-(大巴)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巴)保加利亚索菲亚- (大巴)普罗夫迪夫-(火车)瓦尔纳-(大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飞机从布加勒斯特离境。上海往返欧洲搭乘阿联酋航空,在迪拜转机。其中,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为申根国;塞尔维亚、波黑、黑山为非申根国,但对中国护照免签或者有条件免签。2️⃣ 巴尔干旅行相关书单:《边界的诱惑》by 柏琳《血与蜜之地——穿越巴尔干的旅程》by 刘子超《边界——行至欧洲边缘》 by Kapka Kassabova《黑羊与灰鹰》by Rebecca West《巴尔干两千年》by Robert D. Kaplan《我身在历史何处》by Emir Kusturica“波斯尼亚三部曲”《特拉夫尼克纪事》《德里纳河上的桥》《萨拉热窝女人》by Ivo Andric (诺贝尔文学奖)《血缘与归属——探寻新民族主义之旅》 by 叶礼庭3️⃣ 推荐使用工具:- get your guide: 寻找各种个性化导览项目,当地人带你玩(可1v1)的app- 谷歌浏览器chrome的自带拍照翻译功能仙境一般的布莱德湖,晴雨各有意趣@Ljubljana莫斯塔尔民宿女主人做的波斯尼亚传统早餐@Mostar旧书摊一欧元一本@Ljubljana
无穷动备受大家喜爱的老朋友--朗拿度,来做“年度总结”了!年初的时候我们说要开一档“与朗拿度同行”的“云上班”节目,结果在各自忙碌和折腾之中就这样不出意外地被搁置了。龙年即将结束,朗拿度已经在他的新东家自己lead做出了4本品牌杂志、一份新年报纸。我想这不仅是一份非常优秀完整的工作成绩单,也代表着他作为一个十余年的纸媒/杂志人,在34岁这年向着新领域、新角色成功、勇敢地转型了。今天,我们就趁着他年前最后一个项目“新年报纸”发布之际,一起聊聊这一年在零售巨头做品牌杂志、在品牌做内容,和个人职业转型的故事吧。✈️本期嘉宾:朗拿度/Leon前《智族GQ》资深生活方式编辑,现在在日本零售头部品牌xxx上海创意中心做内容工作。05:40 这一年下来,我总结媒体人/乙方成功转型品牌人/甲方的关键是?15:08 龙年的「关键汉字」是「勇」。有时候“鲁莽”一点,才有能打破边界,拿到意想不到结果的可能22:56 做品牌杂志之前,先想清楚这3点扎实的创作动机和创作目的26:12 中国本土的《巡游志》系列和日本的《life wear》杂志有着怎样的区别?31:08 选择做城市主题之后,上海、武汉,北京,沈阳这四个城市又是如何被聚焦的呢?34:49 一个敏锐的内容切入点:xxx再发现。我们身处的、以为再熟悉不过的城市,有着微小的“地方革新”和意想不到的人物故事38:54 一本杂志的整体内容规划是怎样的?从“somebody"到“nobody”,我在媒体大刊的选人标准在品牌彻底“失效”了50:41 一本杂志的制作周期、落地流程是怎样的?协同执行中踩到的“坑”--杂志编辑是一个非常需要专业与经验的工种1:05:22 我最偏爱的一个栏目是“家庭”(以及揭露了一个杂志行业内幕🤐1:09:02 有趣的城市精神差异:“有小孩子的家庭,上海我们真的找了很久!”1:14:37 好的故事将人们联结:杂志制作背后的感人故事1:24:17 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做品牌杂志?1:28:09 在媒体和在品牌做内容的差异是什么?“以前参加活动旁边坐的都是明星,现在参加活动旁边坐的都是消费者”。(bushi😂)媒体做内容的使命永远是引领,而品牌必须明确希望和它的消费者表达传递什么01:31:28 杂志媒体人在品牌的‘独家优势”:1. 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有标准)2. 极强的检索和资源整合能力3. 可以跳脱sop处理各种紧急情况4. 更擅长情感的沟通(让消费者感受到生意之外的“人味儿”)1:45:39 蛇年的「关键汉字」:祝大家又快又稳地驰骋吧上海受访者拍摄中北京拍摄行程的最后一场
各位好~拖延许久的更新来了。前段时间又折腾去了东京,一回来就甲流+新冠双阳(此刻还躺在床上🥹),年末了,请大家务必注意身体啊!🙏本期节目大概是在一个多月前录制的,那时我正处于对做“博主”的倦怠期。线下生活和商业的愈发贫瘠、人们依赖一切信息、功能,甚至全部工作生活、价值观来源基于“线上”,真的太缺乏经过时间、思考,体验和感受过的真实信息和“一手”内容了。于是我和资深内容运营人Emma聊了聊,在她经历了过去10年微信公众号“长内容”几个标志性平台之后,怎么看待如今的线上内容行业。以及,“内容人”为何总是怀才不遇?做内容和做品牌的区别是什么?内容创作者要如何转型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机会和商业嫁接能力?在最后我也谈了谈自己的看法。✨✨✨✨✨✨✨✨✨✨✨✨✨✨✨✨✨✨✨✨✈️本期嘉宾:Emma近10年泛生活方式/健康/消费领域内容从业者,曾任多家头部新媒体运营负责人02:40 从新世相到Know Yourself,线上“长内容”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1:19 疫情、短视频的发展,和“公共议题”的消失,让“长内容”由盛转衰19:36 品牌在这几个周期下,选择内容合作的“偏好”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1:11 “爆文”的“底层原理”是什么?对于大众情绪的捕捉和写故事的能力,古早“UGC素材库”,都是基于对“人”的深度了解和洞察32:23 在丁香医生,又形成了一个更有数据公式支撑的“大爆款”/“小爆款”/“优秀”内容标准体系46:33 内容生产者在与甲方的”需求”产生冲突时,要如何判断是否“妥协”?56:20 内容从业者经常忘记的一点:推动专业的前提是“沟通”。不管是对甲方、老板,“沟通”往往占据“7成”甚至更多01:01:41 当前“内容人”所面临的困境是什么?01:07:38 媒体/内容乙方转品牌甲方,如何顺利过渡?01:18:09 每个人/品牌都有自己注定的功课,只不过看你选择“先”还是“后”。比如先做快速的“货+渠道”,后面就要补“品牌/内容”,否则难以突破“上线”;先做了“品牌/内容”,后面就要补课前面落掉的产品、运营等“实”的能力;但最终,只有“下限”(务实)或者只有“上线”(务虚),都是不行的
我身边、圈子中有非常多的创业者、创始人,正在面临“转型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课题。他们的企业已经顺利渡过跑产品和渠道的0-1阶段,进入到业务更综合复杂,需要“管理、组织力驱动”的模式。在这个重要的拐点时刻,他们通常会遇到3大“一号位难题”:1️⃣ 认知gap: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什么,从老板到管理者的“底层功课”到底是什么?2️⃣ 效率gap:如何在学习大公司“管理理念”的同时,保持小公司的“快速敏捷”?3️⃣ 工具gap:KPI、SOP,管理方法和工具到底如何实践落地?今天,我就请到了我非常资深的好朋友Lucy,和大家聊聊企业转型、老板转型管理者的一些思考和方法。✨✨✨✨✨✨✨✨✨✨✨✨✨✨✨✨✨✨✈️本期嘉宾:Lucy Song20+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ACC国际高管领导力教练,Lumina Spack认证师。曾服务外企500强、港资,民企企业。02:14 “老板”和“管理者”的底层区别是什么?08:35 一个企业到了这“3个阶段”,“老板”必须要往“管理者”学习进化了13:26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老板”很容易陷入信息茧房18:06 管理者的“硬技能”和“软实力”有哪些?24:42 关于KPI:定目标之前,第一步应该要关注哪些本质维度?32:34 定KPI的方法路径:不能“一言堂”,也不能“过度民主”38:23 把KPI拆分给关键部门:老板要明确战略,但部门负责人也必须有能力“提供达成路径”46:32 ⚠️案例拆解一个企业如何制定KPI、量化指标,并达成正向结果52:35 定期沟通和激励机制的重要性01:04:27 企业一号位在组织力里的关键作用:1️⃣战略引领和偏差校准;2️⃣资源分配和统筹(这点我补充画外音:一号位是唯一能调动全公司资源的人,不要引起没必要的资源抢夺和组织内耗,不要逼死你下面的人。。)3️⃣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越是难的时候,企业越需要“精神领袖”)01:09:57 一号位要如何为新员工、新人才提供能够生长的健康土壤?01:11:49 为什么你招不到优秀的人才?因为你忽略了优秀人才最看重的沟通成本和沉没成本01:21:24 “野路子”的老板要如何赋能“精英型”人才?其实我们要的大道至简:真诚的文化、价值观的认可,清晰公平的规则01:27:54 公司到底需不需要、什么时候需要“空降高管”?找一个平庸的人解决短期问题,还是找一个“出格”的人解决企业下一个阶段发展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对于成本、投资,ROI标准的视角与判断✨✨✨✨✨✨✨✨✨✨✨✨✨欢迎大家留言、提问也欢迎小红🍠找我🙋:Jennifer Jia (ID:420701189)
离我们的首次线下沙龙已经过去了一个月,这中间辗转了深圳和杭州,病了两场,这才有空坐下来仔细看看活动上大家在明信片上留下的问题。都是超级好的问题啊~感叹大家的优秀,也再一次感谢到场的每一位,你们真的都是当下环境下企业难能的中坚力量、不屈勇敢的创业者,对自己和生活都无比严格的品牌人。这是一期单口,没打草稿,即兴回答,希望在10月的最后一天可以带给你一些能量和启发。02:36 vivia: 你提到“做闭环”很重要,非常认同。但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比如企业战略调整和预算分配变化,做闭环比以前难很多,且作为个体无法改变。这种情况下,如何以长期主义心态来应对呢?17:43 小C:好的内容如何“省钱”甚至不花钱做?30:07 梁凯西:提到很多时候做品牌转型需要老板的认知,但很多时候老板的认知在loading,还没完全想清楚,但知道要找人、agency,空降。但没有完全认知,所以很难推进,想问作为品牌人和agency,如何助推?38:29 关于跨行业,有没有可以分享的建议?目前在户外服装领域,还蛮想去尝试可持续领域的44:01 Eita: 是不是“把班上明白了”才能做自由职业?我们到底要通过上班修炼什么?53:25 不想做管理,只想做内容,是不是只有做超级外挂一条出路?55:02 叶子:如何将品牌工作较为感性、人文的部分转化为更有逻辑的语言、系统化地表达出来、还能利他?如何避免品牌内容变成自我的表达?58:21 sasa:如何更好地掌握一个品牌的用户画像01:04:46 叶子:如何快速打造一款让消费者有记忆的产品01:09:36 luke: 为什么在一个渠道平台下,很难诞生伟大的品牌?01:12:20 喜欢做内容、擅长做内容,和用品牌的方式做内容,三者之间如何跨越?01:14:15 广告公司是否并不擅长做内容?01:18:04 Val:职业倦怠期如何找到工作的意义?迷失方向的时候如何稳定内核?01:20:00 彬妈:赤裸裸的人如何做品牌?01:22:36 能否畅想一下之后内容人、品牌人的生存状态?之后会是更好的时代吗?01:24:24 cidar:品牌人做的内容是否注定是一种内心价值的投射?我们如何做好自己本不是消费者的品类?01:26:22 lulu:品牌人的35岁职业危机要如何解决?想听jennifer自己解决“繁衍欲”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