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老WONG聊能源

32 Episodes
Reverse
经济性驱动:电价差套利:河北试点用户侧储能节约电费超百万,江苏峰谷价差达0.9元/kWh。需量管理:美的“储能+热泵+AI”方案降低企业容量电费30%。 创新模式:格力“光储直柔”园区、合肥微电网项目实现多能互补,提升绿电自用率至100%。
全球格局:欧洲户储占比36.4%(德国、意大利主导)。美国因电网老化和IRA政策补贴,户储需求激增。经济性驱动:欧洲电价0.4欧元/kWh时,户储回本周期约8年。新兴市场接棒:南非、东南亚增速超200%。
核心趋势:锂电池主导:占当前新型储能装机的95%,但大容量电芯成主流。多元技术突破:压缩空气储能; 抽水储能; 液流电池储能。 焦点话题:哪种技术能胜出?成本vs 时长
核心观点:新型储能是解决风光发电波动性、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2023年中国风光新增装机2.28亿千瓦,储能需求激增。 数据支撑:2024年一季度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达3530万千瓦,同比增长超210%。2030年新型储能预计贡献全球电力系统灵活性的30% 讨论方向:为何说“无储能,不风光”?储能在能源安全中的角色类比“电力粮仓”。
算力殖民:发达国家垄断算力与数据;中国方案:DeepSeek接入20家能源央企,国产大模型赋能风光水火储全场景。
耗电真相:ChatGPT单次调用=灯泡6分钟耗电,数据中心用电占比或达全球6%。破局路径:“东数西算”战略下,特高压输送绿电。技术革新:液冷服务器+储能替代传统柴油备用电源。
智能制造:AI视觉检测车身缝隙(华晨宝马0.01秒质检)。智能座舱:多模态大模型识别方言、情绪,打造“懂你”的出行伙伴。
技术解析: 调峰内核:揭秘“物理约束AI”如何将锅炉方程转为代码约束 油田革命:解析“钻井遗电+储能平峰”电网再造技术
技术解析:安全维度:揭露AI预测热失控的底层逻辑;交易策略:用真实账本展示AI套利过程。 2025前沿案例:海博思创GWh零事故、海尔六维防护 等新实践;
故障预测:AI分析风机叶片、光伏组件的实时数据,提前预警设备劣化(大唐风电案例); 发电优化:通过气象模型(如“旷冥”大模型)提升极端天气下的预测精度,减少弃风弃光; 巡检革新:无人机+AI视觉替代人工,实现高精度自动化巡检(金风科技实践)。
🌟 AI+新能源:重塑能源未来的智能引擎 战略价值→ 助力“双碳”目标:AI提升风光预测精度(误差<5%),降低弃风率至4%;→ 经济增效:设备运维成本降40%,发电效率提15%。 技术突破→ 发电端:AI视觉巡检替代80%人力(大唐风场);→ 电网端:虚拟电厂聚合5.5万资源(深圳),毫秒级平衡电网;→ 用户端:V2G技术让电车变身“充电宝”,车主年赚电费3000元。 核心挑战→ 算力能耗占全球6%,“东数西算”年送绿电360亿度;→ 70%企业受困数据孤岛
聚焦全球能源秩序变革、个体能源主权崛起、终极网络形态,以三大未来图景收束全系列
核心内容: 调节能力虚高:部分资源响应意愿低,需AI算法精准预测 市场机制缺失:现货市场省份不足,交易品种单一 标准滞后:亟需统一接入规范
深度趋势:从参与者到主导者的公民革命虚拟电厂正引发三重权力转移: 用户:上海73%家庭拒绝电网调度指令,自主交易搏更高电价; 社区:浙江小区用公共储能参与电力现货交易,业主物业费直降37%; 城市:深圳90%虚拟电厂由民企运营,倒逼电网从垄断者变身平台服务商
深度解析锚点 权力博弈视角:用“调度权转移”替代技术复述,揭示电网-民企-用户三角制衡关系;深圳90%民企主导、上海业主反哺物业费等案例印证能源民主化趋势 金融化创新:山东跨省套利180万/日、山西碳资产证券化等数据,展现电力交易从商品到资本的跃迁。关联新政“跨省交易”“金融衍生品”条款,揭示制度设计野心 风险共担机制:深圳5000万注册资金门槛、浙江区块链防伪等,直击权力分散后的治理难题。冀北罚单案例警示“没有免费的权利” 地缘战略高度:对比中国5000万千瓦目标与欧盟规划,凸显能源话语权争夺。
政策共性特点 。市场机制探索:山东、山西、广东等地明确虚拟电厂参与电力现货与辅助服务市场的规则 。规模目标导向:多省设定可调节能力目标(如四川、陕西),并分阶段推进 。技术协同创新:深圳、安徽合肥等地试点“5G+量子”精准调度、车网互动等新技术 。民企参与鼓励:政策普遍支持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投入建设,拓宽收益渠道(如综合能源服务)
核心内容: 三大技术支柱:▶️ 资源聚合技术:整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等碎片化资源。▶️ AI优化调度:分钟级响应电网指令(国电南瑞平台实现200MW实时响应)。▶️ 区块链与5G:保障数据安全与通信效率(深圳虚拟电厂10分钟精准调控) 能源互联网架构:信息流与能量流协同,实现“源网荷储”互动
核心内容: 概念破冰:用“空调调高2℃削减55万千瓦负荷”的实例解释虚拟电厂如何通过聚合分散资源(如空调、储能、光伏)实现“不建电厂的电厂”功能。 核心价值:解决新能源波动性矛盾(如风电突停、光伏阴天),增强电网韧性,减少弃风弃光(山西案例减少8.9万吨碳排放) 政策目标:国家规划2030年调节能力达5000万千瓦(相当于三峡1/4装机量)
趋势预判:乐观路径:中欧碳市场互认试点(CCER抵充30%关税);悲观情景:美欧“气候俱乐部”形成技术垄断;听众调研:“你支持中国自主征收碳关税吗?”
战略重构逻辑强调企业需从“数据填报”向“绿色竞争力”转型。分析欧盟CBAM倒逼机制下的产业变革趋势,对比欧盟(2026年征税)与英国(2027年实施)碳关税政策差异,某钢铁企业通过生物燃料认证降低22%碳排放的实践路径。案例:Intertek提出的“技术+认证+供应链”三维解决方案关键行动路径数据穿透管理:建立覆盖供应商-生产-物流的全链条碳数据系统,破解多级供应商数据采集难题(如机械设备企业零部件溯源案例);技术降本组合:氢冶金、绿电替代等工艺升级的经济性测算,结合欧盟默认值调整预判(2025年过渡期政策收紧)。国际规则参与:通过ISCC等国际认证体系对接欧盟标准,获取碳价抵扣资格风险对冲策略建议通过海外产能布局(如越南光伏产业园)分散地缘政策风险;预警美加澳等国的潜在碳关税扩展风险。解读欧盟“授权申报人”身份申请流程(2025年开放),规避2026年贸易准入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