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有医说一
有医说一
Claim Ownership

有医说一

Author: 杨清风

Subscribed: 0Played: 0
Share

Description

这里是小杨医生和阿亮同学,每周分享新手孕妇的日常状态和心理感受,并从妇产科医生的视角,对一些孕妇不足为医生道的小困惑和小担忧进行解释的地方。
怀孕40周,谢谢你们陪我度过。
61 Episodes
Reverse
        时隔两个月,终于又更新了。本期节目我们邀请月嫂一起聊了聊阿亮同学产后的改变,带娃的经历,以及月嫂的工作,对产妇和家庭的支持,最后也讲了我们在找月嫂中遇到的坑。        生产的疼痛大家都有所耳闻,但是生完带娃的辛苦却很少听人给未婚未育的年轻人提起。当我们以为生完是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的时候,却发现原来只是拿到了进入“为人父母”这个新手村的邀请函。       养儿方知父母恩。以及从阿亮的角度来看,看着一个刚出生的小宝宝一点点长大,发生一点点的改变,确实是人生中从未有过的感受。        愿所有的父母都不后悔成为父母。愿所有的子女都庆幸成为父母的子女。
阿亮同学怀孕32周之后,爸妈过来照顾我们了一段时间。那两个月是我自成人之后,为数不多的跟父母长时间住在一起的日子。每天早上爸妈会给我准备好早饭,看我早上上班着急煮了鸡蛋来不及吃,他们会算好时间提前把鸡蛋捞出来摊凉,在我洗漱的时候剥好放在盘子里。我一直不喜欢在兜里装太多东西,爸妈在这儿的时候,我后来连钥匙都不带了。每天下班回家不管几点,按响门铃之后迎接我的,总会是妈妈喜悦的笑脸,和他们为我留好的饭菜。搬过来之后上班的路程只有五分钟,但天气不好的时候爸爸总会问我带没带伞,并随时准备帮我送过来。吃完晚饭我们一起去江边散散步,对着房屋销售摆出来的卖房的广告,感叹一番周围耸人听闻的房价,听听酒吧里弹唱的歌曲,然后买一些水果回家。当时只道是寻常,但现在回想起来,却发现那是离家之后我再没有体验过的被认真仔细当做小孩照顾的日子。现在他们回去了,爸爸发消息问我过得怎么样,我只是说,有点不适应,可能慢慢习惯就好了吧。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本期节目我妈不会说普通话,可能会有一些不易理解,还请包涵。
本期主题​​:阿亮同学亲身分娩全记录​​时间线​​:39周+6凌晨发动 → 12小时顺产 → 宝宝3620克​​关键节点​​ ​​临产信号​​ 入院标准:规律宫缩(≤10分钟/次)、见红、破水 实际经历:39周+5胎监显示宫缩频繁(6分钟/次),39周+6凌晨急诊入院 ​​产房流程​​ 急诊内检开1+指 血小板偏低仍实施无痛(麻醉师评估出血风险) 无痛效果:瞬间止痛,但腿麻无法行走 ​​分娩过程​​ 宫口停滞:宫口6cm持续2小时 → 滴催产素加速 宫口开全,分娩时用力技巧: 脚蹬产床 + 手拉握把 + 腰背贴床 宫缩时深吸气屏息10秒向下发力 防撕裂操作:胎头娩出时「哈气放松」 ​​医疗决策​​ 未侧切 → 轻度撕裂(医生评估可控) 小杨医生的感受:不干预医护操作,完全信任团队 ​​产后即刻​​ 母婴早接触:宝宝趴胸口1小时+ 产后并发症:尿潴留(插导尿管)、低烧(用抗生素) ​​阿亮同学建议​​ ​​产时/产后支持​​:家属陪产,月嫂/护工产后照护 ​​信任沟通​​:焦虑时向医生咨询 ​​分享要点​​:产前学习发力姿势,产时听清指令
​​嘉宾:​​ 沛沛医生(皮肤科医生)、小杨医生(妇产科医生)​​主持人:​​ 阿亮同学​​时间轴 & 核心内容:​​​​一、孕期皮肤变化​​ ​​00:05​​ 孕期皮肤可能变好(红润光泽、痤疮改善) ​​03:31​​ 皮肤变差(色斑、暗沉、痤疮) ​​04:13​​ ​​常见色素沉着问题​​ 部位:肚中线(黑线)、腋下、颈部 特点:产后大多自然消退,无需特殊处理 ​​05:44​​ ​​黄褐斑加重​​诱因:雌激素波动+防晒不足(孕期慎用化学防晒)​​二、妊娠纹:预防与修复​​ ​​06:30​​ 成因:皮肤快速拉伸导致胶原断裂(类似生长纹) ​​07:21​​ 妊娠油是智商税吗?关键在保湿!油/乳/霜剂型按肤质选择 ​​09:04​​ ​​有效预防策略:​​ 控制体重增速(胎儿过大易长纹) 坚持保湿(身体乳/霜更安全) ​​24:21​​ 产后修复:激光美容改善陈旧妊娠纹​​三、孕期瘙痒 & 皮肤疾病​​ ​​11:30​​ ​​警惕病理性瘙痒:​​ 手心脚心痒 → 排查胆汁淤积症(需查胆汁酸) 全身丘疹 → PUPPP(外用弱效激素可缓解) ​​12:50​​ 原有皮肤病变化: 湿疹/皮炎易加重,银屑病多缓解 痤疮因人而异(多数改善) ​​四、孕期护肤 & 医美禁忌​​ ​​19:00​​ ​​护肤三大原则:​​ 精简流程:清洁+保湿+物理防晒 优选婴儿可用产品 ​​21:21​​ ​​禁止项目:​​ 染发/烫发(化学刺激易过敏) 脱毛/光电项目/注射类医美 ​​五、产后修复指南​​ ​​24:55​​ 剖宫产疤痕管理: 早期用减张器+硅酮凝胶(抑制增生) 增生疤痕:激素注射/点阵激光 ​​26:17​​ 色沉恢复:多数产后1年内消退​​六、医生暖心建议​​ ​​28:54​​ 孕期是生理过程,皮肤变化多为暂时性 ​​30:01​​ 焦虑会加重皮肤问题,及时求助皮肤科!
孕满37周便已足月,怀胎十月,一朝分娩,胎儿的出生便要被提上日程然而,什么时候生,怎么生,到底该听谁的,要如何判断和选择?想要选择良辰吉日,为什么医生却不愿意满足这些“小要求”?顺产、剖宫产要如何选择?本期内容略作探讨,仅供参考。
脐带绕颈是孕期高频焦虑话题,本期从循证医学角度破除常见误区,探讨脐带绕颈的真实风险、科学成因及应对逻辑,带你用临床思维替代经验主义恐慌。​​核心观点​​ ✅ ​​颠覆常识​​:脐带绕颈并非勒住胎儿脖子导致窒息(胎儿不需呼吸),风险实质是脐带血管受压影响供血。 ❌ ​​粉碎谣言​​:摸肚子、情绪激动、运动等坊间“高危行为”与绕颈无因果关系。 📊 ​​数据结论​​:绕颈发生率约20%-30%,绝大多数不影响顺产、胎儿体重、脑瘫风险等结局(基于中低质量研究证据)。 ⚠️ ​​极小概率风险​​:仅当合并脐带真结/单脐动脉/多圈紧绕时需警惕血流受阻(需胎监密切监测)。 🎯 ​​唯一对策​​:无论是否绕颈,“数胎动”都是黄金预警标准,B超提示绕颈无需额外干预。 内容包括: 07:15 脐带绕颈≠窒息!胎儿供氧机制大揭秘 12:30 为什么“摸肚子导致绕颈”是伪科学? 18:40 脐带真结的致命风险 vs 普通绕颈的本质区别 24:10 绕2圈更危险?如何解读“无显著性差异” 30:55 医生坦白:为何不建议主动告知绕颈?(反增焦虑无益处)
 ​​00:20 - 孕晚期标产检​​:从34周开始,​​每周必须进行产检​​,核心项目之一是​​胎心监护​​。不同医院基本一致。 ​​01:06 - 孕晚期重要抽血复查​​:在34周左右需要复查孕早期建大卡时查过的项目(如肝炎、梅毒、HIV、血型抗体等)。原因:这些结果有有效期(通常三个月),复查是为生产住院做准备。项目多,费用较高(约一千多)。 ​​02:01 - GBS筛查时机​​:通常在36周做B族链球菌(GBS)筛查,因为其结果有效期约5周,能覆盖到41周(大多数人在此之前分娩)。 ​​02:31 - 为何重复检查?​​ 医生解释重复抽血的必要性:确保医疗安全,保护医患双方。防止孕期出现新感染或指标变化未被发现。 ​​04:17 - 胎心监护详解 (1) - 基础​​:34周起每次产检必做。介绍过程:绑两个探头(测胎心、测宫压)。在家做远程胎监通常从32周开始。 ​​04:57 - 胎心监护详解 (2) - 解读与意义​​:结果好坏需医生专业判断(看基线、变异、加速、减速等)。目的是评估胎儿​​当前​​状况(有无缺氧风险)。感觉不动结果可能不佳,但需结合专业分析。​​核心意义:反映做监护那20分钟胎儿的状态。​​ ​​08:35 - 胎心监护详解 (3) - 结果异常怎么办?​​: 结果好:说明当时安全,回家继续数好胎动。 结果不好(未过关):不一定代表胎儿危险(可能正在睡觉)。​​通常有“三次机会”​​(因为胎儿睡眠周期约20分钟,连续三次不动概率低,提示可能有风险)。第一次不过常见处理:吃巧克力/喝饮料刺激胎儿活动后复查。 ​​严重异常(如基线差、有减速)​​:可能直接要求住院观察。 ​​11:10 - 胎心监护详解 (4) - 注意事项​​:避免在胎儿通常睡觉时段做(如自己刚睡醒时)。避免监护前摄入过多咖啡因/糖(可能导致基线过高飘忽)。合适时间:生活规律、胎儿通常活跃时(如早餐后活动清醒后)。每次监护需单独付费(约二十几元)。 ​​15:50 - 胎监不过被要求住院?​​:若因监护不理想住院,多数是​​住院观察​​(频繁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等),尤其在无其他高危因素时。住院监护时间更长更易捕捉胎儿活动。观察48小时无问题常可出院。不等于立刻要生。 ​​18:58 - 孕晚期心理建设​​:34周后胎儿已相对成熟(晚期早产)。34周后发动宫缩一般不干预保胎。应开始做好随时可能发动的心理和物品准备(待产包)。 ​​22:09 - 宫缩识别与何时去医院​​:介绍“假性宫缩”(无痛性、不规律宫缩)与临产宫缩的区别。临产信号:​​规律宫缩​​(如10分钟一次,持续存在且越来越痛、越来越频繁)或破水、见红等。若夜间出现规律宫缩,观察1-2小时若不缓解或加重需去医院。 ​​24:13 - 孕期身体感受​​:主播分享孕晚期特别怕热、易出汗的体验。 ​​25:46 - 运动重要性​​:强调孕晚期仍需​​保证足够运动量​​(尤其在家待产活动减少时)。推荐:中等强度运动(能说话不能唱歌),每天至少20分钟以上(每周150分钟)。有助于控制体重、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等。散步(主播实践)是常见方式,但强度可能不足。 ​​30:31 - 抽筋与运动​​:主播经验谈,走路过多可能导致腿抽筋,需找到合适运动量。 ​​31:02 - GBS筛查预告​​:预告下次产检项目——B族链球菌(GBS)筛查。简述其意义:若阳性,分娩时需用抗生素预防新生儿感染(如肺炎等)。
在前面第18周的播客中,我们谈到了很多当时困扰我们的问题:小房子不够住,有小孩了不管谁来照顾,都需要额外的空间;让父母过来帮忙担心长时间相处会有矛盾,生活方式差异太大没办法相互适应;担心小孩出生之后生活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不再有自己单独支配的时间;为请不请月嫂而发生分歧,等等等等现在到33周了,4个月的时间里,担心的事情没有全部解决,但是情况也没有想像的那么糟。我们重新租了房子,搬了家,父母提前过来帮忙,相处下来也很融洽。孩子的出生势必会带来问题,但口口声声说会跟小孩抢东西吃的阿亮同学,连肚皮都拦着不让我拍。孕期戒掉了小龙虾、所有含酒精的饮料,认真吃叶酸到了现在。时间飞快,快到没有知觉很难回忆难以想像,但我想对任何时候的你说,不要害怕,要乐观积极,一切的问题,时间都会给它答案。 ​​00:28 - 租房决策​​:看了几个月的老破大,最后都没有足够满意没下手。迫在眉睫重新考虑租房,终于在毕业季之前顺利搞定。 ​​03:00 - 搬家经历​​:搬一次家好累,东西都现在都没完全收拾过来,但是搬完家没多久就赶上上海的黄梅天,走路通勤还是方便很多。 ​​07:36 - 32周产检​​:强行插入考点:孕晚期心脏负荷峰值。 ​​08:38 – 拍孕妇照:正规的公司体验很不错,人生仅此一次的经历留下纪念啦。 ​​14:52 - 产假政策分享​​:孕7个月后可减少1小时工时,产假前可以请2个月产前假。 ​​18:37 -和父母共同生活的体验分享​​:父母到来后的生活调整。 ​​26:58 - 结尾互动​​:感谢好心听友给宝宝取名!(姓杨,要求简单好写好记)。
本期播客内容概要: 1、胎动异常事件​​:孕30周突发夜间胎动消失 2、​胎动监测介绍:孕28周起每日监测,每小时分12个5分钟区间,计数有效胎动次数​​ 警戒线​​:单小时≤3次或较自身基准减少50% → 复测仍少立即就医 3、远程​胎心监护仪​​​​适用场景​​:胎动异常时启动。优势​​:避免空跑医院;​​风险​​:家用设备误判率高
01:21 ​​胎儿大小的评估标准​​ B超关键指标: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 正常范围定义:同孕周胎儿大小前90%区间(P10-P90)06:21 ​​偏大/偏小的临床意义​​ 偏大风险:妊娠糖尿病、巨大儿(>8斤)→ 需排查血糖,头围大于+2SD→MRI核查脑部结构 偏小风险(更需关注!): 先核对孕周(早期B超最准) 病因排查:孕妇高血压/感染/营养、胎盘异常、染色体问题等 处理:必要时羊穿查染色体,监测脐血流/胎心 17:33 ​​主播亲身案例​​ 大排畸(20-24周)全指标偏大 → 29周小排畸头围P90+但腹围P10 → 医生建议"多吃蛋白少水果" 争议点:蛋白质补充是否改善胎儿大小?19:17 ​​临界值处理方案​​ 正常范围内偏小(如P10):无需过度干预 → 加强监测(2周后复查B超) 孕晚期补救:34周后器官成熟,即使偏小存活率高31:18 ​​孕晚期重要检查预告​​ 32-34周:心电图(血流量高峰心脏负荷检测) 34周起:胎心监护(评估胎儿宫内安全)
      这期节目是在路上用录音笔录制的,噪音比较大,暂时也没有找到好的降噪的工具,听感有点受到影响,大家见谅。聊天的内容包括:    腹胀、便秘孕期是否加重?如何管理?​    怀孕及生产后神经系统就有什么改变?有什么意义?​​    孕晚期容易抽筋,如何补钙?​​​​  
​1. 糖耐检查全流程拆解​​ 操作步骤:空腹抽血→喝75g葡萄糖水(5分钟内喝完)→1小时、2小时后分别抽血 实用技巧:糖水需搅拌均匀避免沉淀、少量多次饮水缓解不适、尽量9点半前完成第一次抽血 替代方案:呕吐者可改吃白馒头(需严格换算克数)​​2. 妊娠糖尿病深度解读​​ ​​发病机制​​:孕期激素变化引发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调控能力下降 ​​高危信号​​:1项指标超标即确诊(空腹>5.1mmol/L、1小时>10.0mmol/L、2小时>8.5mmol/L) ​​潜在危害​​:巨大儿/羊水过多/早产风险↑,产后10年糖尿病风险翻倍​​3. 控糖管理硬核方案​​ 饮食运动双管齐下:少食多餐(日均6顿)、优先低GI食物、餐后散步20分钟 极端情况处理:两项指标超标需立即住院,胰岛素注射+血糖动态监测 长期策略:产后6周复查血糖,未来定期筛查糖尿病​​4. 孕期高频问题答疑​​ ​​血小板偏低​​:80以下需警惕,50以下住院排查免疫性疾病 ​​尿频困扰​​:子宫压迫膀胱正常现象,警惕尿痛/血尿(可能尿路感染) ​​胎动监测​​:28周后每日数胎动,1小时<3次立即就医​​5. 产检避坑指南​​ 营养误区:水果≠多多益善,警惕"一人吃两人补"陷阱 体重控制:孕中晚期周增重≤0.5kg,BMI正常者总增重11-16kg为宜 下次重点:30周小排畸B超,重点关注胎盘血流与胎儿发育
我们或许在影视剧里听过无数个关于“更年期”的刻薄笑话,在生活里见过太多欲言又止的沉默——当潮热席卷她们的身体,当她们的情绪像过山车般失控时,全世界似乎都在表示不解和压制:忍一忍,这是个上不了台面的问题。但今天,我们要撕掉这些偏见标签: ​​全球一半人类必经的更年期,凭什么成为医学界最被轻视的战场?​​从晚上频繁起夜的母亲,到经历“脑雾”困扰的姑妈,到因关节疼痛放弃跳舞的小姨—— ​​我们整理了20+种被忽视的更年期症状​​,从妇产科和神经内科医生的角度带你看清激素暴跌背后的​​神经重构真相​​。当200亿脑细胞因雌激素撤退而改变工作模式,当心血管风险随卵巢功能衰退悄然攀升,她们真的还要继续“忍到60岁”吗?本期节目串台一梦百晓电台,基于《来吧,更年期》这本书,聊了一些大家可能关心的问题: ​​激素替代疗法到底安不安全?​​ 所谓‘早更’是危言耸听还是身体警报?更令人振奋的是,我们将揭开一个颠覆认知的真相—— ​​更年期可能是大脑进化的黄金窗口期​​。点击收听,解锁这场关乎所有女性的身体革命。08:25 跳过片头点这里09:43 母亲节赠书福利:《来吧,更年期》抽奖赠书方式11:23 “更年期大脑”,经常被忽视的激素调控上游——神经系统19:13 更年期,忍忍有用的话,还要医生干嘛?!24:23 医学上更年期的定义29:53 盘点更年期症状:短期影响——月经过多、过少或不规律;潮热、盗汗;抑郁、焦虑、易怒;睡眠障碍;脱发;过敏:出现皮肤瘙痒和其他皮肤问题;甲状腺问题;关节痛;头痛;头晕目眩;心律失常;频繁起夜;听力受损;体重增加,脂肪分布变化;阴道黏膜萎缩;阴道瘙痒有灼烧感,分泌物异常。 脑部症状:“头脑发蒙”“雾脑的感觉”;忘性大,甚至短时记忆缺失;思考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处理信息的速度变慢;多线任务处理能力下降。长期影响——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猛增44:58 不同性别的大脑差异,脑细胞的改变与情绪问题48:03 更年期为大脑带来全新改变,只要你愿意,也许会是你人生的转折点57:34 衰老与更年期必然相关吗?64:58 所谓“早更”与卵巢早衰66:43 更年期是你“不敢得、不让自己得”就可以不得的吗?73:53 临床上的干预与治疗措施83:03 激素替代疗法HRT、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真的安全吗?92:03 聊一点本书的小缺憾99:43 更年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你的身体正在强迫你开始关注和照顾你自己,只要你想、你行动,更年期将会开启女性人生的新篇章——本期主播——@ 庄生,“一梦百晓”电台主播,微博“庄生July”@ 小杨医生,杨清风“有医说一”电台主播,妇产科临床医生@韦医生,神经内科临床医生
怀孕22-23周播客纲要​​: ​​孕中期旅行的初衷与时机选择​​ 孕中期(20-23周)的稳定性与舒适性 为何选择青岛?淡季旅行的优缺点 ​​交通方式与身体体验​​ 高铁 vs 飞机的利弊分析 久坐引发的坐骨神经压迫与孕期血液循环问题 ​​旅行中的突发状况与健康风险​​ 青岛低温与保暖准备不足 饮食安全:海鲜尝试与食物中毒的虚惊一场 ​​孕中期健康建议​​ 睡姿选择:侧卧的必要性与孕晚期风险 胎动监测:何时开始数胎动?如何科学记录? ​​糖耐量检查的准备工作​​ 为何孕妈群会“突击控糖”?检查的意义与误区 ​​互动答疑​​ 孕期血栓风险、旅行城市选择、孕期体重管理 Shownotes: 01:28​​ 孕期什么时候旅游合适?孕中期旅行的原因(稳定期、假期待产前的“最后自由”) ​​02:40​​ 孕中期旅游,交通方式对比:5小时高铁的疲劳体验 vs 飞机的时间成本 ​​03:51​​ 孕期久坐问题:子宫压迫神经、坐姿调整与活动建议 ​​06:35​​ 血栓风险提醒:孕期高凝状态与长途旅行的注意事项 ​​08:21​​ 青岛旅行实况:淡季低温、海风过强与临时买羽绒服 ​​09:41​​ 饮食安全事件:海鲜尝试与小杨医生的急性肠胃炎 ​​12:47​​ 孕期急性肠胃炎的应对措施(补液、抗生素使用与医院处理) ​​20:14​​ 孕中期睡姿讨论:侧卧的科学依据与孕晚期的要求 ​​24:14​​ 胎动监测:28周后的数胎动方法与早期胎动规律性 ​​29:48​​ 糖耐量检查前的饮食调整误区与健康管理建议​
02:05孕中期耳鸣,你是受到影响的那1/3吗10:06 胎动和宫缩怎么区分,什么时候开始注意?14:46 睡觉必须左侧卧位?​​13:03​​为什么怀孕了会尿频?​​17:04​​ 跷二郎腿引起流产?二郎比窦娥还冤啊19:05孕期皮肤变化
这两天看到一张图片,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很具体地表达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面对工作和陪伴孩子时的矛盾纠结,突然有点共情。在准备怀孕生小孩之前,我们总觉得自己也是孩子,面对自己生活的困难偶尔也会手足无措,而现在在怀孕生产这件事情越来越明确具象强烈的时候,实际问题的挑战难度也大大地提高了起来。谁来照顾,住房安排,小孩的教育,这些都是需要现在考虑和做出决定的事情。可是无论怎么选,怎么权衡,似乎都很难找到满意的答案。ONE电台前面有一期节目,叫时间会给我答案。微博会给我们推多少多少年前的哪一天发了什么。不知道7年后刷到现在微博的时候,会给出一个什么样的答案。00:00 孕中期的身体和心理变化阿亮同学在本周开始明显感受到孕期的身体变化,包括体力下降、容易疲劳以及肚子逐渐增大。此外,她还提到肚皮偶尔会痒,晚上更容易感到困倦。心理上,她开始感受到即将成为母亲的情绪变化,比如更容易感动,这些变化可能与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关。 03:08 孩子出生后,是请月嫂还是靠父母?对话围绕是否请月嫂来帮助照顾新生儿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初考虑依赖父母的经验,但考虑到父母的年龄和体力,以及可能存在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差异,决定请月嫂分担压力更为合适。尽管请月嫂会增加经济负担,但可以避免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习惯冲突,月嫂的专业知识也能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也提到需要与父母进行充分沟通,以确保月嫂和家庭成员间的顺利过渡和协作。 10:43 房到住时方恨小如何解决因家庭成员增加而引起的空间不足?讨论了多种解决方案,包括租房、买房或改造现有住房,但每种方案都有其利弊。讨论中提到了做出重大决策时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以及在有限信息下做出选择的挑战。此外,还探讨了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平衡当前需求与未来可能的变化,以及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做出最优选择。17:10 万万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吃胎盘?在一次午餐聊天中,一位同事提到她在生孩子后,听从医生建议将胎盘带回家并加工成胶囊食用。这引发了关于胎盘食用有效性的讨论,并提及了一个电影的情节,讲述了一位女性通过食用特殊胎盘制成的食物试图恢复青春。这段对话反映了人们对于胎盘的迷信观念和对传统偏方的信任,同时表现出在现代城市中仍存在这样的观念和做法。
孕中期一项重要的检查是染色体筛查,然而唐筛、无创(一代,二代,Pro)各自包含哪些内容,要如何选择?羊穿什么时候需要做,有多大风险?这期播客中小杨医生和阿亮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围绕染色体筛查这一话题进行了友(bao)好(zao)讨论,并穿插分享了产检中的其他项目如宫颈长度检查、子痫前期风险评估的实用信息,供各位孕妈参考!​​00:43:​​唐筛 vs 无创的基础对比​​唐筛价格280元,准确率约80%,假阳性率5%;无创分三个价位(1250/3600/4800元),检测原理为孕妇外周血游离DNA分析。​​01:34:​​无创检测的进阶差异​​无创一代:仅筛查21/18/13号染色体整倍体异常(准确率99%);无创二代:增加染色体片段微缺失/微重复检测(覆盖100种疾病);无创Pro版:额外检测115种单基因遗传病(如白化病)。​​05:25:​​筛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与选择建议​​二代/Pro版可能检测出“意义不明变异”,需结合羊穿确诊;低风险人群优先选择一代或唐筛,避免过度检测引发焦虑。​​10:08:​​羊水穿刺的定位与风险​​羊穿是检查(非筛查),适用于高风险结果;风险:0.1%-0.3%流产概率,需B超引导避开胎儿。​​12:05:​​个性化选择逻辑​​经济成本与医学经济学的平衡:筛查并非越贵越好,需匹配自身风险;家族遗传史、年龄、过往孕史是选择高阶检测的关键参考。​​19:40:​​其他产检项目讨论​​宫颈长度监测:评估早产风险(正常值≥25mm);子痫前期风险预测:低风险无需干预,高风险需服用阿司匹林。​​23:54:​​宫缩与保胎常识​​宫缩表现:孕晚期子宫变硬、下坠感;频繁宫缩需就医;宫颈缩短的应对:卧床休息或药物干预。​​26:05:​​后续产检计划​​大排畸检查(下次重点)、糖耐量筛查(OGTT)预告;无创检测结果等待周期:约10个工作日,异常需电话通知。​​核心结论​​染色体筛查需根据自身风险和经济条件理性选择: ​​基础需求​​:无创一代(21/18/13号染色体筛查)或唐筛; ​​进阶需求​​:家族史/高龄孕妇可选无创二代或Pro版; ​​确诊手段​​:高风险结果需通过羊穿明确诊断。​​下期预告​​:大排畸检查的注意事项与胎儿发育观察细节。
本期主要和大家聊聊孕期回老家的生活体验
胎心仪需要买吗?钙片、DHA、叶酸该怎么吃?有什么注意事项?防辐射服要不要穿?血液科、风湿免疫科就诊经历孕妇是否能挤春运回家过年?Ai生成本期播客内容概要一、本周话题:阿亮同学就医经历 血小板指数低的情况 阿亮同学体检时血小板指数低于正常标准(正常125 - 350×10⁹/L,阿亮通常90 - 100×10⁹/L),最低80 - 100×10⁹/L。 怀孕建卡时被医生建议去专科医院检查血液科或风湿免疫科。 阐述血液科管血液系统疾病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风湿免疫科管免疫相关问题,二者有交叉,所以血小板减少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与免疫有关的抗体阳性等因素有关,若血小板减少是免疫系统原因导致,风湿免疫科的治疗手段更多涉及免疫抑制剂等。 阿亮描述就医过程,提到医生对检查目的(查看抗体是否异常等免疫系统相关情况)进行解释,还谈到了脾大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就医后的结论与建议 血液科专家给出建议: 孕期免疫抑制状态下检查可能查不出病因,目前血小板减少不算特别低(低于50×10⁹/L较危险),目前只需随访观察。 如果孕期血小板持续下降则要进一步查找原因、可能选择综合性医院生产;若血小板低于50×10⁹/L可能需干预,低于30×10⁹/L可能用药。 目前排查未发现导致血小板减少的风湿免疫相关因素,暂时先不深入检查。 提到就医体验,遇到耐心且专业的女医生,解释清晰有条理,对比普通门诊人多的状况,专家门诊虽然号少但体验较好。 二、孕期其他话题 孕肚、饮食与运动情况 孕肚微微显现,在3个月之后开始,阿亮同学饮食量没有明显增加且和以前差不多。 运动方面,以前不运动,现在会刻意饭后散步,晚上散步两圈,体重较之前上涨一两斤,认为还在合理范围(孕期总体长20斤左右)。 胎心仪相关 阿亮同学提到群里有人买胎心仪,小杨医生认为28周之前数胎动即可,不建议使用胎心仪,不过阿亮同学觉得听胎心可以建立和胎儿的连接,医生表示只要不因此产生焦虑就没问题。 钙片、DHA、叶酸服用顺序 三者可以同时服用,但叶酸和钙片最好分开吃,DHA饭后吃较好,钙片可以在睡前吃。 防辐射服相关 小杨医生认为日常生活中的手机、电脑、打印机等辐射很小可忽略不计,防辐射服是智商税。 提到新闻里有人因携带助眠枕(含放射性物质超标)被海关安检拦下,提醒不要使用三无产品。 三、过年相关话题 阿亮同学表示已抢到过年回家的车票,同事认为怀孕不应该到处跑,但阿亮觉得目前孕周小行动方便,回去过年没有太大不便。还提到怀孕回家过年不用干活了,以前是做饭主力现在可以理直气壮不做饭,也不会再被催着要小孩了。四、结尾祝福 阿亮同学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事事顺利,阖家欢乐,身体健康,怀孕顺利。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