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英语外刊 - 听Rex读经济学人Rexpresso【26】喜马拉雅山的火光:当 “向上致美” 触碰到敬畏的边界
Rexpresso【26】喜马拉雅山的火光:当 “向上致美” 触碰到敬畏的边界

Rexpresso【26】喜马拉雅山的火光:当 “向上致美” 触碰到敬畏的边界

Update: 2025-10-12
Share

Description

Rexpresso Vol. 25

这一次,我们把镜头放在世界屋脊的一次视觉事件上——它有美学的野心,也有舆论的温度。我会带你回到那天的山脊现场,听听公众与专家的质疑,最后我们把这件事放回广告与品牌伦理的更大语境去审视。我的立场很简单:我们可以敬畏自然,但不能在世界之巅“玩火”。

想象一下,海拔55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空气稀薄,气温极低,这里是地球上最接近天空的地方之一。2025年9月19日,加拿大户外品牌始祖鸟(Arc'teryx)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山脊上举办了名为“向上致美”的艺术活动,以火药爆破为形式打造“升龙”景观,试图创造震撼的视觉盛宴。但这场活动很快在社交媒体引发争议:在脆弱的生态与敏感的文化语境中,这样的“美”是否越过了边界?

本期Rexpresso,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这件事。

————————————————————————————————————————————————

01:40 龙背点火:高原上的争议图景

首先,我们回到事件现场。活动当天,海拔超5500米的山脊上,蔡国强以火药为媒介,将装置沿山脊布置,利用地形与风向控制爆炸效果——15分钟里,彩色火焰与烟雾在稀薄空气中蔓延,最终形成“升龙”的动态图案。始祖鸟表示,选择这里是因为“想在最接近自然的地方,展现人与高山的关系”,且为减少影响,现场未搭建大型设施,所有布置都尽量简洁。

为应对环保顾虑,主办方提出了三项核心措施:一是使用符合标准的可生物降解彩色粉末,声称不会对土壤、水源造成长期污染;二是活动前用盐砖引导附近小动物远离,避免惊吓;三是提前与当地环保部门合作做生态评估,并在活动后立即清理现场残留物。他们强调,活动的目标是“致敬自然,而非利用自然”。

但活动视频在社交平台传播后,舆论很快出现分歧。一部分网友惊叹于“艺术与自然的结合”,称其为“独特的致敬方式”;另一部分声音则开始质疑——焦点集中在“生态影响”与“文化尊重”上。有网友直言:“哪怕材料可降解,在喜马拉雅这种生态脆弱区搞爆破,本身就是冒险”;还有藏族文化学者指出,活动所在的山脊在当地传统中是“神圣之地”,将其用作商业艺术表演的舞台,是对文化信仰的忽视。

03:52 双重拷问:生态风险与文化尊重的争议升级

随着讨论发酵,质疑声逐渐聚焦为两大维度:生态层面的“不可逆风险”,以及伦理层面的“文化与商业边界”。

在生态保护领域,专家的反对声音尤为明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员指出:“高海拔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极差,哪怕是少量污染物或轻微震动,都可能对土壤微生物、植被造成不可逆影响。”具体担忧包括三点:一是爆破产生的热量与震动可能加速附近冰川融化;二是巨大声响会干扰藏羚羊、雪豹等濒危物种的繁殖与生存,即便提前引导动物,长期应激反应仍难以避免;三是高山植被生长周期长达数十年,哪怕是搭建装置时的轻微踩踏,都可能留下长期伤痕——更不用说可降解材料在极端低温下,降解速度会大幅减缓,可能需要数年才能完全分解。

文化伦理层面的质疑则更尖锐。有藏族文化研究者表示:“这些山脉对我们而言不是‘景观’,而是神灵的居所,是文化信仰的核心。用火药在上面‘作画’,就像在别人的神圣殿堂里拍照打卡,本质是对文化的不尊重。”同时,更多人开始质疑始祖鸟的商业动机——“打着‘敬畏自然’的旗号搞爆破,最终还是为了品牌曝光”,有评论指出,这种“消费自然符号”的做法,是把环保理念变成了营销噱头。

面对争议,三方先后回应:始祖鸟发布声明,承认“艺术评估不够专业”,承诺联合第三方做生态影响评估并推进修复;蔡国强道歉,称“未充分考虑当地文化与生态”,表示未来会更谨慎选择创作方式;当地政府部门则强调,活动已按程序备案,使用“环保烟花”无需全面环评,且现场不在生态保护区内,暂未发现环境损害。但这些回应并未平息质疑——公众的核心疑问是:“合法是否等于正当?”即便手续齐全,品牌在决策时,是否把“生态伦理”放在了“视觉效果”之前?

07:05 行业镜鉴:从 “借景营销” 到 “真实守护” 的破局之路

其实,始祖鸟的争议并非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品牌试图“借自然做文章”,但往往陷入“环保表演”的质疑——香奈儿2018年的“绿色环保”时装秀就是典型:为在巴黎大皇宫营造“森林氛围”,主办方砍伐了多棵百年古树,最终被环保组织批评为“用自然的牺牲换视觉噱头”;爱马仕曾推出“保护海洋”主题广告,但广告中的海洋场景竟是在室内水池搭建,耗费大量水资源,被指“只谈环保,不做环保”。

与之相对的,是真正将环保融入核心的品牌案例。户外品牌Patagonia就是代表:他们不仅用再生材料制作产品、提供免费维修服务以延长产品寿命,还在黑色星期五刊登“不要买这件夹克”的广告,反对过度消费;2022年更宣布将每年1%的利润投入环保事业,把“敬畏自然”从口号变成了行动。国内品牌李宁也有借鉴意义——2025年世界地球日,他们推出“自然空间”活动,没有去自然现场搞表演,而是通过展示“生物基鞋面材料”“无水染色技术”“全降解运动鞋”,让消费者看到产品全链路的环保努力,这种“用技术说话”的方式,既避免了生态干预,又传递了真实的环保理念。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能总结出品牌与自然“良性互动”的三条路径:第一,做“教育者”而非“表演者”——像星巴克地球日时组织员工参与社区环保,或中国银联举办“垃圾艺术展”,通过活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而非干预自然;第二,聚焦“产品创新”——用可回收材料、节水工艺等技术升级,让环保成为产品的一部分,而非营销的附加项;第三,做“保护参与者”——比如蚂蚁森林通过“线上种树、线下造林”累计种下6亿棵树。

最后,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美值得追求,艺术需要冲击力,但这些都不该以牺牲脆弱生态或文化尊严为代价。“向上致美”的真正含义,或许不是在世界之巅制造短暂的火光,而是像Patagonia、李宁那样,用谦卑的态度、实际的行动,守护自然的长久之美。毕竟,地球不需要我们的“表演”,它需要的是我们的“责任”。

————————————————————————

欢迎关注Rex的公众号Rexpresso,获取文章中英对照文本~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Rexpresso【26】喜马拉雅山的火光:当 “向上致美” 触碰到敬畏的边界

Rexpresso【26】喜马拉雅山的火光:当 “向上致美” 触碰到敬畏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