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絮语之间从反叛中找回「主体性」
从反叛中找回「主体性」

从反叛中找回「主体性」

Update: 2025-10-15
Share

Description

「絮语之间」S2心理成长地图·E7主体性

新来的老师介绍自己,分享农场和咖啡厅打工的生活,轮到学生们介绍自己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TA们介绍的都是核心自我,一句话涵盖了所有,而不是介绍自己的社会身份、家庭角色、班级职务...这不禁让人思考,抛开社会身份,我是谁?


从主体性到自我意识过剩,同时又存在自我意识缺失,我们这代人经历的是一个复杂的时代,无法单一的描述一个自我,无法清晰地说出我是谁,质疑做自己是个伪命题,就像《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大多数人找寻自我,是从“不被定义”开始的。


主体性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存在,而是一个不断构建和更新迭代的过程,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进步,恰恰就是主体性不断生长的证明。愿我们都能活成自由生长与不被定义的人


【内容提要】

00:50 主体性的底层心理学:自我同一性VS角色混乱

04:26 《性梦爱三部曲:梦》:抛开社会身份介绍自己

07:07 做自己是个伪命题?

09:40 不是单一的自我,是核心自我

10:38 主体性不是赋予的,而是本身就存在的

11:50 大多数人找寻自我,是从“不要什么”开始的

15:57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自我意识过剩,又自我意识缺失

27:26 主体性,是一个终身构建、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

30:35 做自己,是做当下的自己,是所有阅历、经验和人生的总和

31:55 找回主体性的3个过程

32:10 我的感受,是我的事实

33:00 我的选择,我承担全部后果

34:23 我有权说“不”,无需附加冗长的解释和内疚

35:56 人的主体性来源于持续和清晰的自我表达

References

电影《性梦爱三部曲:梦》

电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第二季 · 心理成长地图

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八阶段出发,梳理人生中反复出现的心理课题:如何在信任重建、主体性建立、行动力恢复、创造力唤醒、关系修通、中年重构与死亡凝视中,一点点活出属于自己的“活人感”。

这一季,每一期都是一块人生锚点,是一次对主观幸福感的练习。陪你在打碎与重组中,找到自己的自我支持系统,拼出主角感和持续的生命力。


主播 · 任倾卿

「任倾卿」同名账号:公众号 | 小红书|视频号|抖音

「社群」线上线下活动:公众号回复社群

「絮语之间」播客平台:苹果播客|小宇宙|Spotify|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YouTubeB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从反叛中找回「主体性」

从反叛中找回「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