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蓝领聊稳定币:在传统金融眼里我们是Bug般的存在 E34
Description
这期我们不能免俗的聊了稳定币。主题基础,嘉宾就不基础。蓝领是我认识的朋友中在传统金融和 Crypto 世界都有极高造诣的少数几人之一,律师出身,分布式资本合伙人,当年万向投资以太坊的合同就是他起草的。真正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直对行业一线的事物充满好奇和热情,还时不时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奇怪的真知灼见。实际上,这期播客也是因为我看到他的两条关于稳定币的朋友圈才突发奇想约他聊的,这两篇朋友圈文章我放在 shownotes 结尾了。
这一期我们没有聊当下热门的具体哪个稳定币产品,而是站在传统金融和Crypto世界的交界点看向两边。对我这种传统金融门外汉来说,这次聊天打开了一扇窗,希望你听完也能有这种惊喜。
Highlight
02:23 先有淘宝 再有支付宝 先有交易场景和行为 再有交易手段的创新
08:34 现在市面上很多稳定币公司,没有客户,但是币已经发出来了,只能自己先做自己的客户。
15:09 稳定币不需要kyc 没有onboarding的成本 这一点在传统金融看来简直就是bug
19:07 crypto行业数据都是公开的,这一点在传统金融看来也是 bug 你在工商银行有一千万 这个信息应该是其他人不知道的。
23:10 自托管也是传统金融无法想象的事情。如果所有人都能自托管金融资产,金融机构90%的业务可能就没有了,还要你金融机构干嘛?
25:35 纸钞可能是唯一一个可以自托管的,但是现在限制也多了,不允许你保管太多纸钞,必须放到银行里。黄金也是类似处境。
30:30 银行如果发行完全准备金制的稳定币,就失去了本来就有的部分准备金加杠杆的天然优势。
32:51 如果银行把存款记录以代币的形式放在区块链上而不是内部服务器上,它就成了和现行稳定币有类似效果的东西。
50:54 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有一万种非合规发行的稳定币,背后的储备资产和锚定的单位都不一样,完全由发行商自行决定,这样就已经是货币的非国家化了。
1:05:42 Crypto 行业还远远不到成熟阶段,依然在快速变化中,监管也才刚刚开始,草根的机会没有萌芽期那么多,但是行业容量变大,巨头开始入场。
蓝领的两条朋友圈
一
如果说稳定币相对于传统的第三方支付有什么根本性升级,那就是稳定币让“支付”这件事成了交易中的主导行为,而不是配合行为
任何交易在本质上都是delivery vs payment,即卖方出售标的物vs 买方支付一般等价物,两者对易。但前者是主导行为,也定义了交易的性质,而后者是辅助性的 —— 交易产生的源头目标在于“标的物”的换手,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金钱支付只是是手段
所以传统的第三方支付业务,是为了配合买卖而产生 —— 先有“标的物交换”的需求,然后第三方支付公司再去配合,让该交易中“金钱交换”环节更顺利的完成 —— 这其中有着先后和主次关系。传统银行转账结算对买卖交易的配合服务能力较差(尤其是对小额高频交易),而第三方支付的服务能力更强(场景针对性和便利性),所以应运而生
而稳定币则一定程度上推翻了这个先后主次关系。稳定币作为一个开放的结算体系,不但独立于买卖交易而存在,同时可以吸引上下游各方不断加入共同成长
所以稳定币体系的状态是:各方在为稳定币这个结算体系努力创造出原本没有的交易需求,而不再是先有“标的物互换需求”后再去满足支付,即 —— 先有支付的能力再去寻找交易的反向模式。包括链上买美股甚至其他rwa等,都是因为先有了稳定币后,再去围绕这种基建而刻意制造出来的交易场景,其真实需求性甚至还未被市场完全验证
可以想象,在稳定币这个开放独立的结算体系下,各路神仙会不断绞尽脑汁想出更多原本不存在的交易场景,真正做到“从支付端来创造交易发生”;而且传统第三方支付公司也能无缝融入该体系而不是被其排挤取代(不融入反而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当然,以上只是针对当前正在合规主流化的“支付类稳定币”,而广义的稳定币的想象空间则其实又更大
二
昨天与Fiat24创始团队开会交流,觉得tokenized deposit是比 stablecoin更具有突破性的事物,只是目前行业内尚未对此有充分理解,甚至不能区分两者
Tokenized deposit可以由银行或其他类型存款机构发行在链上(已有实例),目前在主流国家其实并无法律障碍,甚至也不需要单独制定新的法规。相比于stablecoin,tokenized deposit具有一系列优点:
(1)发行方是银行或其他存款机构,通常比stablecoin发行方信用更好。整个发行环节涉及的当事方也更少(比如无需第三方托管);
(2)受通常的存款保险保护(stablecoin则没有);
(3)发行的token并不会导致底层资产脱离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表,也不改变银行业务逻辑,故银行有更大意愿和能力发行(而 stablecoin逻辑其实会导致大量资产离开银行);
(4) tokenized depost本身属于M2,并不限于“支付”使用,而是天热可用于货币的所有使用场景(当前合规stablecoin并狭窄定义为支付);
(5)默认可以支付利息(当前合规stablecoin只能无息)
实际上这种你你就优点应该还能继续列举下去。总体上 Tokenized deposit 可以让银行在 web3世界里把货币创造/流通的权力从stablecoin发行方那里夺回来,且完全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而无需经历新的立法过程(法律并不禁止银行采用何种技术记账存款)
当然,tokenized deposit缺点是必须全程在实名账户之间流通。相比于被默许在二级市场匿名流通的USDC,这个缺点至少目前还是实质性的。但如果对比香港的那种同样也必须全程实名的 stablecoin,那可就只有优点没有缺点了...
而对于usdt这类非合规发行的stablecoin,则tokenized deposit无法比较,因完全属于两个维度的事物
从未来发展角度来看,stablecoin在“二级市场可匿名流通”的这个独特优势可能某天会被剥夺,因其的确与现有金融监管体系有着根本性冲突。当前具有此类特征的stablecoin届时要么被迫改变,要么被逐渐排挤出主流国家市场而只服务于边缘市场(usdt现状)。而tokenized deposit作为现有金融体系在web3世界的自然无缝延伸,反而会得到价值体现
而从零售端客户的视角来看,stablecoin和tokenized deposit在技术表现上可以完全相同,都是同样使用的crypto token。其背后的法律属性区别,也并不需要普通人过于关注
但一个与之相关的现实案例是:当前大部分所谓使用stabkecoin支付的crypto借记卡,其持卡人均无IBAN号,因发卡方无法提供,故导致卡片随时可能被上游掐断停用(仅极罕见的发卡方能给每张卡提供IBAN号)。而如果是持有tokenized deposit,则就不存在这一问题,虽然可能初始门槛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