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17 2025年品牌定位的关键动作指南 避开执行断层 + 抓住时代变量!
Description
在 2025 年红海汹涌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定位早已从 “锦上添花” 的营销选项,转变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 “战略基石”。
从众多品牌陷入 “价格战泥潭” 无法自拔,到 AI 时代、Z 世代崛起带来的全新市场变量,无数案例都在印证一个核心命题:唯有锚定用户心智、厘清价值本质、落地全链路执行,才能让品牌在同质化竞争中撕开缺口,成为商业增长的强大引擎。
本期播客,结合实战案例、行业洞察与理论拆解,从核心认知重构、执行陷阱规避、时代趋势适配三大维度,系统梳理 2025 年品牌定位的破局路径,为品牌人提供可落地的战略参考。

共谈嘉宾:
钱峻 — 营销科学艺术家 MSAI 联合主播/MSAI M360 创+平台创始人
杨志华 — 品牌实战派专家/钱钱品牌局 联合主播
莫胜晖-MSAI 营销科学家
Angela M360智库顾问
Kant M360智库副总
SHOWNOTES
0:53 品牌定位的重要性与实战案例解析:国货美妆品牌出海挑战
6:58 在教材里面也好,实战中也好,品牌定位首先要找到你是谁。
9:43 先定义我是谁,再用一切手段和方法去实现,这是非常重要的。
13:17 在红海竞争中,把品牌重新植入消费者的心智是2025年关键的命题。
14:06 品牌定位核心:关注品牌价值而非品牌描述。
17:30 品牌定位应与用户精神共鸣,而非仅追求差异化或短期效果。
21:09 品牌重塑,通过诊断服务和市场趋势把握重新定义品牌。。
24:22 在红海市场中的差异化经营策略品牌定位和信任的核心作用。
27:07 AI时代下,品牌需深入理解变化,以情感连接用户。
29:08 品牌定位与增长引擎:以用户心智为核心的社会化品牌策略

一、重新认知品牌定位:从 “品牌自说自话” 到 “用户心智占领”
在品牌定位的讨论中,“我是谁” 是绕不开的起点。多数品牌将 “品牌宣称的我是谁” 等同于 “定位”,却忽略了 “消费者认为你是谁” 这一核心落点。这种认知偏差,正是导致大量定位策略失效的根源。
1. 定位的本质:在用户心智中建立 “独特且有价值的认知”品牌定位就是为品牌在目标消费者心智中建立一个独特的、清晰的、具有价值的形象,这一定义精准点明了定位的核心 ——用户心智才是定位的终极战场。
无论是可口可乐的 “快乐符号”,还是 Nike 的 “Just Do It” 精神,本质上都是在用户大脑中植入了一个 “无法被替代的认知标签”。
有效的定位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 “差异化”,能与同类品牌形成清晰区隔;二是 “相关性”,能精准匹配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二者缺一不可。
2. 三大认知陷阱:别把 “描述、利益、价值” 混为一谈很多品牌经常把品牌的描述、品牌的利益跟品牌价值三个混在一起,这是对定位的严重误解。这种混淆不仅会导致定位方向跑偏,更会让后续的营销策略失去聚焦。我们可以清晰区分三者的差异:
- 品牌描述:是对品牌属性的客观陈述,无价值导向。比如 “国潮美妆”“主打护肤品”,只是告诉消费者品牌的基本类别,却无法回答 “为什么选你”。
- 品牌利益:是产品或服务能为用户带来的具体好处,偏向功能层面。比如 “用后皮肤水润”“防晒指数 SPF50+”,这是用户选择产品的基础,但不足以形成长期品牌忠诚度 —— 因为同类品牌很容易模仿复制,无法构建核心壁垒。
- 品牌价值:是用户通过使用产品或认同品牌,获得的精神层面满足,是定位的核心。比如 Nike 的 “Just Do It” 带来的 “突破自我的自信”,自然堂 “你本来就很美” 传递的 “自我接纳的悦己感”,这些价值能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甚至成为用户的 “精神符号”。

二、定位落地的关键:避开 “执行断层”,实现 “知行合一”
明确了定位方向后,能否落地执行直接决定定位的成败。很多品牌 “定位说得天花乱坠,执行做得一塌糊涂”,这种 “知行不一” 的断层,让大量定位策略沦为 “空中楼阁”。从产品包装到视觉设计,从销售员培训到营销活动,每一个执行环节的偏差,都会让用户对品牌的认知产生偏差。
1. 执行的核心:让每一个 “用户接触点” 都传递定位一致性定位要完成从‘自我定义’到‘用户认知’的链路,需要所有执行点的协同配合。这里的 “执行点” 涵盖品牌与用户互动的全场景:
- 视觉层面:主视觉 TV、产品包装、门店陈列需与定位匹配。若品牌定位 “高端奢华”,却用廉价的塑料包装、色彩杂乱的海报,用户第一眼就会质疑 “这不是我理解的高端”。
- 产品层面:产品设计、研发能力需支撑定位。文档中提到,“有的品牌定位‘科技型美妆’,却连核心专利的研发能力都没有,只是拿‘外文技术单词’装样子”,这种 “产品力跟不上定位” 的情况,最终会让用户失去信任。
- 人员层面:销售员、客服的沟通话术需传递定位价值。巴黎美妆店中,有的品牌销售员只会背诵 “我们有国家专利”,却无法解释 “这项专利能解决你的什么皮肤问题”,导致用户听完仍 “毫无购买欲望”。
定位的一致性,本质上是让用户 “所见即所得” —— 用户看到的视觉、使用的产品、接触的人员,都在强化同一个定位认知,而非相互矛盾。
2. 资源支撑:定位落地需要 “专业能力 + 资金投入” 双保障执行断层的背后,往往是资源投入不足或资源错配。创意和执行都是要付钱的,不是哪个美工就能干完的,这一观点戳破了很多品牌的 “侥幸心理”:
- 人才资源:专业的品牌团队是定位落地的基础。很多中小企业认为 “找个设计做张海报、写句 slogan 就是定位执行”,却忽略了定位需要市场调研、用户洞察、创意策略、落地监控等全流程专业能力。
- 资金资源:精准的资金投入需向 “定位关键环节” 倾斜。有的品牌愿意花大价钱请明星代言,却在 “产品研发”“包装设计” 上压缩成本,导致 “明星带来的流量,最终因产品体验差而流失”;而正确的做法是,将资金集中在 “能强化定位的环节”,比如定位 “科技型品牌” 就加大研发投入,定位 “情感型品牌” 就优化用户互动体验。
很多品牌怪‘定位没用’,其实是自己没能力落地,最后只能靠‘卷价格’生存。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定位不是 “一次性的策略制定”,而是 “长期的资源投入与能力建设”,唯有专业能力与资金投入双到位,才能让定位真正落地。
3. 动态检查:建立 “定位有效性” 的监控机制定位落地不是 “一劳永逸” 的,需要定期检查 “用户认知是否与品牌定位一致”。品牌人要不断检查‘有没有做到定位目标’,这种动态监控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
- 用户调研:定期通过问卷、访谈了解 “用户认为你的品牌是什么样的”,若发现用户认知与品牌定位偏差较大,及时调整执行策略;
- 市场反馈:关注社交媒体、电商评论中的用户评价,从 “差评”“疑问” 中寻找定位传递的漏洞。比如若有用户说 “你家宣称高端,怎么包装这么差”,就说明包装环节的执行出了问题;
- 竞品对比:观察竞品的定位与执行,确保自身的差异化优势不被稀释。比如当所有美妆品牌都宣称 “天然成分” 时,你的品牌是否能通过 “具体的产地溯源”“权威的检测报告” 强化差异化认知。

三、2025 年定位新趋势:拥抱变量,打造 “社会化品牌”
随着 AI 技术普及、Z 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市场超细分,2025 年的品牌定位已不能固守传统逻辑。2025 年是品牌重新定义自己的机会,而抓住新趋势、融入新变量。
1. 社会化定位:从 “品牌单向输出” 到 “用户共创共鸣”社会化定位,是对传统定位的升级:“好的定位不是品牌‘独乐乐’,而是能让用户‘与众乐乐’,实现精神共鸣与行动共创。” 这种定位模式有三个核心特征:
- 精神共鸣:定位能连接用户的 “真善美爱” 等普世情感。Nike 的 “Just Do It” 不仅是品牌精神,更成为用户 “突破自我的行动口号”。
- 用户共创:让用户参与到品牌建设中。小米早期的用户参与感,让用户参与产品研发、反馈使用体验;这种 “共创” 不仅让定位更贴近用户需求,还能增强用户的 “品牌归属感”。
- 生态联动:定位能连接品牌、用户与生态伙伴。社会化定位要考虑与生态伙伴的能量场匹配。
2025 年的品牌定位,要放弃‘独善其身’的思维,而是要成为‘社会化的一员’,让用户、伙伴都能参与到定位的落地中。
2. 时代变量适配:AI、Z 世代、超细分如何影响定位2025 年的市场环境中,三大变量正在重塑品牌定位的逻辑:
- AI 时代的 “情感连接” 而非 “技术堆砌”:很多品牌简单地在 slogan 中加入 “AI” 字样,却未思考 AI 如何服务于定位。AI 时代的定位,要深入研究技术对用户连接的改变”,让 AI 成为 “情感连接的工具”,而非单纯的 “技术标签”。
- Z 世代的 “价值观消费” 导向:Z 世代作为消费主力,更愿意为 “品牌价值观” 买单。Z 世代关注可持续性,愿意为 ESG 理念付费,这要求品牌将 “环保、社会责任” 融入定位。
- 市场超细分的 “精准卡位”: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大而全” 的定位已难以生存,“小而美” 的细分赛道成为机会。“超细分定位” 能让品牌在小众赛道中快速成为 “品类代名词”。
疫情后很多 5-10 年的老品牌,都在重新定义自己,而老品牌的定位重塑,需要做好两步:
- 全面诊断:从顾客需求、市场趋势、竞争格局三个维度,分析原有定位的失效原因。比如有的老品牌原有定位 “中端大众市场”,但随着消费升级,目标用户已转向 “中高端需求”,原有定位自然失去吸引力;
- 资产盘点:梳理品牌已有的核心资产,区分 “可保留” 与 “需升级” 的部分。比如有的老品牌拥有 “多年的技术专利”,这是可保留的资产,定位重塑时可升级为 “传承技术的高端品牌”;有的老品牌原有 “老化的视觉形象”,则需要升级为 “符合年轻用户审美的设计”,让定位更具新鲜感。
“老品牌的定位重塑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优化升级’”,唯有结合自身资产与时代需求,才能实现 “老树发新芽”。
定位是品牌增长的 “第一引擎”
2025 年的品牌定位,早已不是 “营销环节的小事”,而是决定企业长期增长的 “战略核心”。从 “用户心智占领” 的本质认知,到 “全链路执行” 的落地保障,再到 “社会化定位 + 时代变量” 的趋势适配,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2025 年,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但对于懂得 “以定位锚定用户心智” 的品牌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会。唯有摒弃 “价格战” 的短视思维,深耕定位的长期价值,才能让品牌在时代浪潮中持续生长,成为真正的 “长青品牌”。
TAKEAWAY
1、品牌定位核心是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独特且有价值的认知,而非品牌自说自话的身份宣告。
2、需明确区分品牌描述、利益与价值,抓住品牌价值才是定位关键,避免三者混淆导致定位失焦。
3、定位落地需确保全链路执行一致性,从视觉、产品到人员沟通,每个用户接触点都要传递定位。
4、定位执行离不开专业人才与精准资金投入,资源不足或错配易导致定位与实际感知脱节。
5、需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定期检查用户认知与品牌定位是否一致,及时调整执行策略。
6、2025 年品牌定位需转向社会化定位,注重与用户精神共鸣,带动用户参与共创、共行动。
7、AI 时代定位应聚焦技术带来的情感连接,而非单纯堆砌技术标签,贴合用户真实需求。
8、面对 Z 世代消费群体,定位需融入 ESG、环保等价值观,契合其对可持续性的关注。
9、市场超细分趋势下,品牌应精准卡位小众赛道,结合区域、场景等需求打造差异化定位。
10、老品牌定位重塑需先做全面诊断与资产盘点,在原有核心资产基础上适配时代需求优化升级。
思考点
1、在品牌定位落地中,如何确保从视觉、产品到人员沟通的全链路执行与定位一致,避免出现 “知行脱节”?
2、面对 Z 世代价值观消费与市场超细分趋势,品牌需从哪些维度调整定位策略以适配需求?
3、老品牌进行定位重塑时,如何通过诊断与资产盘点平衡原有核心资产保留与时代需求适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