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业链全解读:硬件、中台、应用你必须知道的机会
Update: 2025-09-19
Description
本期节目录制于9月15日,君君老师给大家拆解一下全球ai产业链的布局。
AI产业的全球市场结构如何,主要区域市场及其特点是什么?
一、AI 产业链怎么分?
简单说,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理解:
- 供给端(后端):提供 AI “大脑”的算力硬件。比如核心算力芯片(GPU、ASIC、x86 芯片)、存储器(HBM)、光模块、PCB、散热和电源等。
- 中台:连接算力和应用的桥梁,也就是云计算和云服务,让硬件能力可以被各种软件和应用调用。
- 需求端(前台):AI 的最终应用,比如推荐系统、智能客服、AI 作图、自动驾驶等。
二、各层全球市场格局
1. 后端:算力硬件
这个领域门槛极高,格局几乎固定,很难被颠覆。
- 美国:GPU 和定制芯片绝对霸主,比如英伟达(Nvidia)、博通(Broadcom)。
- 中国大陆:在光模块和 PCB 上世界领先,光模块有全球前二、前三厂商(比如华为海思),PCB 制造也非常强。算力芯片方面,企业如海光、寒武纪、百度昆仑、摩尔线程等正在快速成长。ODM 服务器厂商如浪潮和曙光也在出口上占优势。整体看,中国在中下游硬件性能稳定、业绩可预期,国产算力芯片则更依赖成长预期和政策支持。
- 中国台湾:主要做制造,但技术优势有限,成本高于大陆市场。
- 日本: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上领先,比如 ASML 的设备优势,还有传统功率半导体技术。
- 韩国:在存储器(HBM)产业占据重要位置。
- 欧洲:整体比较弱,产业集群小,投资机会有限。
2. 中台:云计算和云服务
中台让算力能被前台应用高效调用,是“硬件+应用”的中间桥梁。
- 美国: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 等四大云服务商主导,甲骨文(Oracle)也在云计算方面表现强劲。美国企业关注如何引领技术方向和商业模式,比如算力调度、模型开源与否、应用开发框架等。
- 中国大陆:阿里、腾讯、华为、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主导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华为在计算云方面有优势,受益于自家芯片生态。整体来说,中国市场变数大,也有机会“超车”。
3. 前台:应用端
应用端更像“战场”,充满机会和不确定性。
- 美国:创业生态活跃,小公司有机会和大厂竞争甚至被收购。B 端服务接受度高,付费意愿强。业务模式多样,创新能力突出。
- 中国大陆:互联网行业高度集中,大厂(如腾讯、阿里、美图、快手等)占主导,小公司很难独立发展,创新空间受限。AI 应用和云服务往往捆绑在一起,产业呈现“中心化”趋势。
总结
整体来看,AI 产业的后端和中台趋于稳定、巨头林立,而应用端则群雄逐鹿、机会无限。美国和中国是全球的主导力量,美国更擅长开放创新和多样化应用,中国在中下游硬件和云服务上有成本和规模优势,同时在国产算力芯片和云计算方面加速追赶。日本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上有优势,韩国在存储器上领先,欧洲则相对较弱。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看 AI 产业的投资机会或技术趋势,硬件看美国和中国的芯片制造与组件,中台看云计算平台竞争,前台则关注应用创新和生态布局。
节目主理人:君君
节目制作人:小安
剪辑:王果然
在全球市场波动性加剧、宏观与结构性因素交织演化的当下,传统的单一市场视角已难以捕捉资产价格的真实驱动力【投知君君】主要聚焦在以对冲基金的投资框架与交易逻辑为基础,横向比较美股、港股与A股三大市场,帮助投资者建立更具前瞻性、体系化的全球资产配置视角。欢迎大家关注我们,也欢迎听众朋友搜索添加我的微信:touzhijunjun,聊聊你的看法。
Comments
In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