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博通、AMD:未来谁更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Description
本期节目录制于25年9月8日,聊聊博通业绩后,amd、英伟达、博通未来三者的投资价值。
在当前市场和技术发展阶段,博通、AMD和英伟达各自的核心竞争优势和未来增长点是什么?
在当前的AI产业格局里,博通、AMD和英伟达可以说是“三国演义”的主角。三家公司各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也在不同的市场阶段找到属于自己的增长空间。理解它们的差异,就能更清楚地看到未来算力竞争的走向。
先说博通。它最强的地方不在于芯片本身的算力,而是在于高速网络和互联技术。随着算力集群越建越大,能不能把这么多GPU高效地连起来,反而成了瓶颈。博通在以太网和光互联领域有非常深厚的积累,未来像1.6T的光互联技术就会成为新的增长点。除此之外,博通特别擅长满足大型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比如谷歌、微软、OpenAI这样的巨头,往往会提出复杂的ASIC定制要求,博通不仅能接得住,还能把这些需求整合交给台积电去量产。这种能力非常稀缺,也因此形成了和大客户的长期深度绑定。未来几年,博通在ASIC市场的订单依旧会稳健增长,尤其是在推理端的应用中,可能替代掉20%到30%的新增GPU需求。
AMD的打法则完全不同。它走的是“高性价比”路线。相比英伟达的高端GPU,AMD的显卡在并行计算上的能力也不差,但价格便宜很多,这让它在中小型客户群体中更有竞争力。比如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推进所谓的“主权AI”,希望自己建算力中心,但预算又有限,AMD就成了更现实的选择。再比如很多中小企业或者设计团队,需要对大模型做微调和精调,他们更在意训练成本而不是极致性能,所以AMD的卡更符合他们的需求。换句话说,AMD并不打算在大模型训练的塔尖和英伟达硬碰硬,而是用性价比和灵活的服务去争夺庞大的中腰部市场。随着AI应用场景越来越普及,这部分市场反而会给AMD带来很大的增量。
英伟达依然是行业里最耀眼的存在。在大模型训练这块,它的地位几乎没有对手能撼动。其GPU架构和CUDA生态已经成了标准配置,不光是性能强,还让开发者觉得“好用”。这也是为什么机构投资者总把英伟达视为必配的资产。未来,英伟达除了要继续巩固训练领域的优势,还在积极拓展边缘计算和端侧AI,比如和联发科合作开发终端SOC,或者在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领域下注。美国进入工业4.0以后,机器人和工厂里的AI应用可能会给英伟达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可以说,只要大模型的训练和微调还在持续,英伟达的GPU就很难被完全取代。
放在一起看,市场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GPU和ASIC其实是互补的:GPU负责通用性最强的大模型训练,ASIC负责落地后的推理和应用优化;英伟达继续稳坐“训练之王”的位置,博通则在网络互联和ASIC上找到独特优势,而AMD则瞄准了性价比市场和中小客户。三家公司像三股力量,彼此竞争、又互相制衡,每个阶段可能都会有不同的领跑者。
未来的AI市场,不是单一巨头一家独大,而是这种“三国格局”长期并存。理解它们的差异,才是看清行业机会的关键。
本期节目要点:
05:00 高速网络和互联能力 :这是博通最突出的优势,远超其ASIC业务
10:00 博通能够处理来自谷歌、微软、OpenAI等大型客户提出的多样化ASIC定制需求,并能将这些不同的需求整合,在如台积电等代工厂实现产品制造
15:00 尽管ASIC短期内不会完全取代GPU,但它在推理端和特定场景下,尤其是在大型客户对业务和成本优化有明确认知时,仍有重要应用价值。
20:00 AMD的GPU在训练任务上同样具备并行计算能力,且价格远低于英伟达的高端卡,这使其在成本敏感型市场具有显著优势
25:00 对于中国和美国以外的小型国家(如中东、日本、欧洲等),它们在建设算力中心时,AMD的产品和全面服务能力(包括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更具吸引力,因为英伟达可能不愿涉足利润较低的主权AI市场
30:00 随着AI应用场景的普及,特别是当巨头引领的应用模式变得可快速复制时,中小企业将更关注训练成本而非极致性能,这将为AMD带来增长机会
节目主理人:君君
节目制作人:小安
剪辑:王果然
在全球市场波动性加剧、宏观与结构性因素交织演化的当下,传统的单一市场视角已难以捕捉资产价格的真实驱动力【投知君君】主要聚焦在以对冲基金的投资框架与交易逻辑为基础,横向比较美股、港股与A股三大市场,帮助投资者建立更具前瞻性、体系化的全球资产配置视角。欢迎大家关注我们,也欢迎听众朋友搜索添加我的微信:touzhijunjun,聊聊你的看法。